国际重大研究计划与中国生态系统研究展望——中国生态大讲堂百期学术演讲暨2014年春季研讨会评述

被引:11
作者
孙鸿烈 [1 ]
陈宜瑜 [2 ]
于贵瑞 [1 ]
于秀波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不详
关键词
中国生态大讲堂; 国际重大研究计划;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未来地球; “第三极环境”计划; 国际长期生态监测研究网络;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 生物多样性计划; 通量观测研究计划; 生态系统服务; 山洪泥石流; 碳通量; 农田地力; 湖泊富营养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传播新知识、交流新思想、展示新成果"为宗旨的中国生态大讲堂百期学术演讲暨2014年春季研讨会于2014年4月25日在北京举行。本次研讨会以"国际重大研究计划与中国生态系统研究展望"为主题,邀请秦大河、姚檀栋、傅伯杰、崔鹏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马克平、于贵瑞、张佳宝、秦伯强4位知名专家作了主题报告。8位报告人分别介绍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未来地球(Future Earth)、第三极环境(Third Pole Environment)、国际长期生态监测研究网络(ILTER)、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生物多样性计划(DIVERSITAS)、通量观测研究计划(FluxNet)等国际重大研究计划的进展和趋势,并就山洪泥石流风险分析与管理、碳通量空间格局及生物地理生态学机制、农田地力提升和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等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和研究进展作了系统阐释。基于8位报告人的演讲,本文评述了8个报告的主要内容和亮点工作,分析了国际生态环境领域重大国际研究计划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的启示,讨论了中国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方向和主要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865 / 87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 [1]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概念、方法与进展
    傅伯杰
    张立伟
    [J].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 (04) : 441 - 446
  • [2] 中国山地灾害研究进展与未来应关注的科学问题
    崔鹏
    [J].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 (02) : 145 - 152
  • [3] 亚洲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信息网络:ABCDNet
    马克平
    [J]. 生物多样性, 2013, 21 (05) : 515 - 516
  • [4] 湖泊富营养化及其生态系统响应
    秦伯强
    高光
    朱广伟
    张运林
    宋玉芝
    汤祥明
    许海
    邓建明
    [J]. 科学通报, 2013, 58 (10) : 855 - 864
  • [5] 青藏高原多圈层相互作用观测工程及其应用
    马耀明
    [J]. 中国工程科学, 2012, 14 (09) : 28 - 34
  • [6] 新一代中低产田治理技术及其在大面积均衡增产中的潜力
    张佳宝
    林先贵
    李晖
    [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1, 26 (04) : 375 - 382
  • [7] 湖泊生态恢复的基本原理与实现
    秦伯强
    [J]. 生态学报, 2007, (11) : 4848 - 4858
  • [8] 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在地球系统科学中的作用
    傅伯杰
    牛栋
    于贵瑞
    [J]. 地理科学进展, 2007, (01) : 1 - 16
  • [9] 中国西部泥石流及其减灾对策
    崔鹏
    韦方强
    谢洪
    杨坤
    何易平
    马东涛
    [J]. 第四纪研究, 2003, (02) : 142 - 151
  • [10] 全球变化研究进展与展望
    陈宜瑜
    陈泮勤
    葛全胜
    张雪芹
    [J]. 地学前缘, 2002, (01) : 11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