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康绿洲生态系统生物量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6
作者
刘卫国
吕光辉
高炜
潘晓玲
郭凯
机构
[1]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时空格局; 遥感; 植被指数; 生物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47 [系统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阜康绿洲平原地区于2003年8月,在野外实测的53个样方植物的生物量干重数据与同期陆地卫星MODIS影像的第1,2通道250 m遥感数据,通过分析植被指数NDVI与绿洲植被生物量的相关关系,进而建立该遥感植被指数与植被生物量的一元线性和非线性回归模型。研究表明:植被指数NDVI与绿洲生态系统植被生物量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所建遥感植被指数与绿洲植被生物量的回归模型中,三次方程为所得到的非线性回归模型中最适合用于阜康绿洲生态系统植物生物量和生长的监测;并利用该模型进行分析同年4~9月研究区内植物生物量的时空间分布,并得出阜康绿洲生态系统植物生物量的时空分布特征。总体格局是:绿洲内部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量时空特征变化是十分的明显,生物量的增长从5月底至8月;且于7月、8月生物量达到旺盛时期;随后开始呈下降趋势;荒漠植物群落生物量时空特征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但表现不明显,且荒漠植物生物量的变化在时空上是非同步性。这都是由于在整个生长季节内不同植物群落的生长发育表现不同的时间,和荒漠植物在时间上表现出不同物候导致的。同时分析了绿洲生态系统植物生物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相关影响生物量的多种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809 / 81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 [1] 以植被指数0.12为指标看我国的荒漠化与草原界限的变化
    王澄海
    惠小英
    [J]. 中国沙漠, 2005, (01) : 90 - 94
  • [2] 中国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过程
    潘晓玲
    马映军
    高炜
    齐家国
    师庆东
    陆海燕
    [J]. 中国沙漠, 2004, (06) : 3 - 13
  • [3] 榆林市农业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李忠锋
    王一谋
    冯毓荪
    王建华
    马安青
    [J]. 中国沙漠, 2004, (05) : 37 - 41
  • [4] 额济纳绿洲沙漠化对柽柳群落影响的研究
    赵雪
    张小由
    李启森
    周茅先
    [J]. 中国沙漠, 2004, (04) : 89 - 94
  • [5] 基于遥感和GIS的干旱区绿洲景观破碎化分析——以金塔绿洲为例
    郭明
    马明国
    肖笃宁
    赵善伦
    [J]. 中国沙漠, 2004, (02) : 89 - 94
  • [6] 不同固沙区结皮中微生物生物量和数量的比较研究
    邵玉琴
    赵吉
    [J]. 中国沙漠, 2004, (01) : 70 - 73
  • [7] MODIS资料用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地表温度计算方法初探
    崔彩霞
    杨青
    杨莲梅
    [J]. 中国沙漠, 2003, (05) : 120 - 123
  • [8] 青海湖环湖地区草地植被生物量遥感监测模型
    牛志春
    倪绍祥
    [J]. 地理学报, 2003, (05) : 695 - 702
  • [9] 绿洲农区土壤生产潜力初步研究——以河西走廊临泽样区为例
    齐善忠
    肖洪浪
    李福兴
    罗芳
    [J]. 中国沙漠, 2003, (02) : 84 - 88
  • [10] 环青海湖地区天然草地TM影像植被指数分析
    张洪亮
    倪绍祥
    蒋建军
    查勇
    [J]. 中国草地, 2002, (02) : 7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