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鹿回头珊瑚礁与全新世高海平面

被引:20
作者
黄德银
施祺
张叶春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广州
[4] 广州
关键词
珊瑚礁; 高海平面; 全新世; 海南岛鹿回头;
D O I
10.16562/j.cnki.0256-1492.2005.04.001
中图分类号
P736.22 [历史海洋学、海洋地层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分析,海南岛南部全新世以来以沉降活动为主要特征,鹿回头珊瑚礁能够反映全新世以来的海平面变化,鹿回头岸礁礁坪面上的原生珊瑚礁是全新世高海平面时期的产物。全新世以来南海北部至少存在过4期相对高海平面阶段:7 3006 000、4 8004 700、4 3004 200和3 1002 900 cal.aBP。其中7 3006 000 aBP是整个全新世最高海平面时期,也是鹿回头珊瑚礁发育的繁盛期,基本形成了现代珊瑚礁的地貌格局,后来不同时期发育的珊瑚礁是在此时期形成的礁塘或礁坑等低洼地中形成,并在鹿回头半岛两侧向外发展,现代珊瑚礁则发育于全新世珊瑚礁的外礁坪和礁前斜坡带。另外,鹿回头珊瑚礁反映的南海北部全新世高海平面时间与南海其他地区高海平面时间可以衔接或对应,说明南海地区全新世高海平面具有全球背景,至少在南海是一致的,且与气候变暖紧密相联。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永暑礁西南礁镯生物地貌与沉积环境附视频 [J].
余克服 ;
赵建新 ;
施祺 ;
钟晋梁 ;
陈特固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3, (04) :1-7
[2]   雷州半岛珊瑚礁生物地貌带与全新世多期相对高海平面 [J].
余克服 ;
钟晋梁 ;
赵建新 ;
沈承德 ;
陈特固 ;
刘东生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2, (02) :27-33
[3]   雷州半岛全新世高温期珊瑚生长所揭示的环境突变事件 [J].
余克服 ;
陈特固 ;
钟晋梁 ;
赵焕庭 ;
宋朝景 ;
刘东生 ;
沈承德 ;
赵建新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2) :149-156+177
[4]   南海雷州半岛造礁珊瑚的质谱铀系年代及全新世高海面 [J].
赵建新 ;
余克服 .
科学通报, 2001, (20) :1734-1738
[5]   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新认识——IPCC第三次气候评价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概要 [J].
高峰 ;
孙成权 ;
曲建升 .
地球科学进展, 2001, (03) :442-445
[6]   全新世几个特征时期的中国气温 [J].
王绍武 ;
龚道溢 .
自然科学进展, 2000, (04) :39-46
[7]   近5ka温度的金川泥炭δ18O记录 [J].
洪业汤 ;
姜洪波 ;
陶发祥 ;
洪冰 ;
曾毅强 ;
李汉鼎 ;
冷雪夭 ;
T.W.D.Edwards ;
W.M.Buhay ;
R.J.Elgood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7, (06) :525-530
[8]   雷州半岛珊瑚礁与全新世高海面 [J].
聂宝符 ;
陈特固 ;
梁美桃 ;
钟晋梁 ;
余克服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7, (05) :511-514
[9]   海南三亚鹿回头半岛珊瑚礁和连岛坝的发育 [J].
赵希涛,陈欣树,郑范,孙绍先,陈俊仁 .
第四纪研究, 1996, (01) :48-58
[10]   中国全新世大暖期的气候波动与重要事件 [J].
施雅风 ;
孔昭宸 ;
王苏民 ;
唐领余 ;
王富葆 ;
姚檀栋 ;
赵希涛 ;
张丕远 ;
施少华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2, (12) :130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