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平原红土堆积的磁性地层学及古环境记录

被引:42
作者
赵志中
乔彦松
王燕
傅建利
王书兵
李朝柱
姚海涛
蒋复初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关键词
成都平原; 网纹红土; 磁性地层; 成因; 古环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9.3 [磁性地层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四川双流县胜利和黄甲2两个红土剖面进行了系统的磁性地层学研究,并且利用沉积学、地球化学及孢粉分析方法探讨了地层的沉积成因及形成环境.磁性地层的研究结果显示出,在2个剖面中,B/M界限均位于网纹红土的上部,并且在剖面的中下部记录了松山负向期的贾拉米洛正向极性亚带,说明成都平原网纹红土的母质形成于第四纪中期.沉积学、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成都黏土、部分网纹红土的母质与川西黄土一样属于风尘沉积.孢粉分析结果揭示出,网纹红土母质形成的第四纪中期,成都平原的植被为针叶林,气候经历了温凉较湿-寒凉较湿-温和或温凉较湿的变化.第四纪中期成都平原相对寒凉-温凉的气候特征是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而青藏高原在此时期的快速隆升以及冰冻圈范围的扩张可能是造成该区气温较低的直接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370 / 37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21]   安徽宣城第四纪红土剖面的全氧化铁含量及其古环境意义 [J].
李小平 ;
夏应菲 ;
杨浩 .
江苏地质, 1998, (03) :56-59
[22]   亚洲季风系统的起源和发展及其与两极冰盖和区域构造运动的时代耦合性 [J].
刘东生 ;
郑绵平 ;
郭正堂 .
第四纪研究, 1998, (03) :194-204
[23]   青藏高原隆起与环境变化研究 [J].
李吉均 ;
方小敏 .
科学通报, 1998, (15) :1569-1574
[24]   九江地区网纹红土的时代 [J].
蒋复初 ;
吴锡浩 ;
肖华国 ;
赵志中 ;
王苏民 ;
薛滨 .
地质力学学报, 1997, (04) :29-34
[25]   安徽宣城地区的“黄土”和旧石器文化 [J].
杨达源 ;
李徐生 ;
鹿化煜 ;
韩辉友 ;
任黎秀 ;
房迎三 .
地质力学学报, 1997, (04) :87-91
[26]   皖南第四纪风尘堆积序列粒度特征及其意义 [J].
李徐生 ;
杨达源 ;
鹿化煜 ;
韩辉友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7, (04) :74-79+81-82
[27]   江西修水第四系网纹红土的地层学研究 [J].
李长安 ;
顾延生 .
地层学杂志, 1997, (03) :67-73
[28]   网纹红土中的植硅石组合及其环境意义的初步研究 [J].
李长安 ;
顾延生 .
地球科学, 1997, (02) :81-84
[29]   安徽省沿江地区网纹红土和下蜀土的形成环境及其年龄 [J].
于振江,黄多成 .
安徽地质, 1996, (03) :48-56
[30]   安徽宣城风成沉积—红土系列剖面ESR年代学研究 [J].
杨浩,赵其国,李小平,夏应菲 .
土壤学报, 1996, (03) :29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