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凹陷坡移扇形成机制与分布规律

被引:11
作者
陈杰 [1 ]
于正军 [1 ]
韩宏伟 [1 ]
王伟锋 [2 ]
朱传华 [2 ]
机构
[1]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
[2] 中国石油大学
关键词
三角洲前缘; 水槽实验; 事件型沉积; 坡移扇; 牛庄洼陷; 东营凹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东营凹陷牛庄洼陷南缘沙三中段的三角洲前缘斜坡带发育事件型沉积(俗称"坡移扇")。在钻井、测井、录井及化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岩心描述、野外观察及水槽模拟实验方法,明确了坡移扇的基本识别特征、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并初步厘定了坡移扇的概念。研究表明:坡移扇发育在三角洲前缘砂体前积层内,主要存在厚砂薄泥、砂泥互层和厚泥薄砂3种类型;坡移扇存在滑动、滑塌和碎屑流3种搬运类型,存在地震、波浪侵蚀和水平面快速下降3种触发机制;坡移扇规模除与固结程度呈负相关之外,与地震强度、斜坡倾角、水流量和水平面变化等因素均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滑动、滑塌与碎屑流3种类型在斜坡带不同角度范围内发育,且可依次转化,滑塌与碎屑流2种类型后期保存较多。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49+143 +14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沉积学.[M].姜在兴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2]   青岛灵山岛晚中生代重力流沉积特征及环境分析 [J].
邵珠福 ;
钟建华 ;
李勇 ;
倪良田 ;
刘圣鑫 ;
范莉红 ;
陈彬 .
地质论评, 2014, 60 (03) :555-566
[3]   深水砂体成因研究新进展 [J].
Shanmugam G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3, 40 (03) :294-301
[4]   基于滨线轨迹的古水深定量计算新方法——以古近系沙三中段东营三角洲为例 [J].
康波 ;
解习农 ;
杜学斌 ;
宋国奇 ;
田姗姗 ;
简晓玲 .
沉积学报, 2012, 30 (03) :443-450
[5]   山东灵山岛晚中生代滑塌沉积层的发现及区域构造意义初探 [J].
吕洪波 ;
王俊 ;
张海春 .
地质学报, 2011, 85 (06) :938-946
[6]   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体形成过程模拟 [J].
张关龙 ;
陈世悦 ;
鄢继华 ;
姜在兴 ;
宋国奇 ;
邱桂强 .
沉积学报, 2006, (01) :50-55
[7]   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岩形成过程初探 [J].
鄢继华 ;
陈世悦 ;
宋国奇 ;
姜在兴 ;
邱桂强 .
沉积学报, 2004, (04) :573-578
[8]   东营凹陷沙三段浊积岩体系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J].
王金铎 ;
韩文功 ;
于建国 ;
郑建斌 .
石油学报, 2003, (06) :24-29
[9]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中央洼陷带沙三段基准面旋回变化与岩性圈闭 [J].
王居峰 ;
蔡希源 ;
邓宏文 ;
苏法卿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3, (04) :357-361
[10]   史南地区沙三段浊积砂体成因模式探讨 [J].
王居峰 ;
贾光华 ;
刘军锷 ;
李秀华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3, (04) :8-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