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甸普朗复式斑岩体演化及40Ar-39Ar同位素依据

被引:57
作者
李文昌 [1 ,2 ]
尹光候 [1 ]
卢映祥 [1 ]
刘学龙 [2 ]
许东 [1 ]
张世权 [1 ]
张娜 [3 ]
机构
[1] 云南省地质调查局
[2] 昆明理工大学
[3] 成都理工大学
关键词
复式岩体; 岩体演化; Ar-Ar同位素年龄; 中甸普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普朗斑岩铜矿的母岩——复式岩体,分别由闪长玢岩、二长斑岩及花岗闪长岩组成,3类岩石的黑云母、角闪石的40Ar/39Ar同位素年龄与地质特征和岩相学等研究结果相吻合,并从212.1Ma→211.0Ma→206.4Ma,代表了由闪长玢岩→二长斑岩→花岗闪长岩的演化关系,时代显然跨越了印支晚期,是目前普朗复式岩体中获得的最新和较年轻的一组同位素年代数据。在本斑岩带北部帕纳牛场二长斑岩中亦获40Ar/39Ar年龄199Ma,显示本区有印支晚期的延续,或印支期末—燕山早期存在一期较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与铜多金属成矿作用,其仅仅为印支晚期延续,还是有另一期——燕山期的构造-岩浆-成矿活动并未有学者明确提出,是今后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421 / 142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中甸弧燕山晚期成矿事件的Re-Os定年及成矿规律研究 [J].
李建康 ;
李文昌 ;
王登红 ;
卢映祥 ;
尹光侯 ;
薛顺荣 .
岩石学报, 2007, (10) :2415-2422
[2]   云南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特征及成矿模型附视频 [J].
李文昌 ;
曾普胜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4) :436-446
[3]   成岩混层(I/S)Ar-Ar年龄谱型及39Ar核反冲丢失机理研究——以浙江长兴地区P-T界线粘土岩为例 [J].
张彦 ;
陈文 ;
陈克龙 ;
刘新宇 .
地质论评, 2006, (04) :556-561
[4]   云南普朗印支期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岩石学及年代学特征 [J].
曾普胜 ;
李文昌 ;
王海平 ;
李红 .
岩石学报, 2006, (04) :989-1000
[5]   青藏高原东南缘晚新生代幕式抬升作用的Ar-Ar热年代学证据 [J].
陈文 ;
张彦 ;
张岳桥 ;
金贵善 ;
王清利 .
岩石学报, 2006, (04) :867-872
[6]   再论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床的成矿时限问题 [J].
聂凤军 ;
江思宏 ;
刘妍 ;
胡朋 .
岩石学报, 2005, (06) :1719-1728
[7]   普朗铜矿找矿标志及找矿模型 [J].
李光军 ;
谭康华 ;
张世权 ;
黄定柱 ;
孟青 .
云南地质, 2005, (02) :175-185
[8]   普朗大型斑岩铜矿控矿条件 [J].
谭康华 ;
李光军 ;
黄定柱 ;
张世全 .
云南地质, 2005, (02) :167-174
[9]   云南中甸五村-移山晚三叠世沉积及盆地特征 [J].
尹光侯 ;
刘星 ;
邓志祥 ;
肖玲 .
云南地质, 2005, (01) :58-66
[10]   中甸岛弧带构造格架及斑岩铜矿前景 [J].
曾普胜 ;
王海平 ;
莫宣学 ;
喻学惠 ;
李文昌 ;
李体刚 ;
李红 ;
杨朝志 .
地球学报, 2004, (05) :535-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