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回流形势下“雷打雪”天气的物理成因

被引:12
作者
郭兰
机构
[1] 三门峡市气象局
关键词
回流; 雷打雪; 降水相态; 风廓线;
D O I
10.16765/j.cnki.1673-7148.2014.02.003
中图分类号
P446 [雷暴]; P426.63 [固态晶状降水];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高空与地面观测资料、1°×1°的NCEP再分析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和回波演变特征等方面对三门峡市2013年2月3日回流形势下"雷打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和700 hPa的低槽是这次暴雪伴雷电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地面倒槽与回流冷空气的共同作用是造成此次过程对流发展旺盛的直接原因。地面温度对降水相态的变化有明显的指示意义:在降水相态转变前的1 h内的纯雨阶段,地面温度基本维持在1~2℃之间;在降水相态转变时,地面温度会降至0℃及以下;在固态及固液态混合降水期间,地面温度基本维持不变。逆温层及"上干冷、下暖湿"的垂直结构是判定此次不稳定能量强度的重要依据。雷达风廓线资料显示出此次过程中雷电活动发生在低层冷暖平流交汇处、风切变逐渐加大时,随着风速切变的稳定,以及暖平流的向上扩展,雷电活动结束。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河北省一次回流暴雪的数值模拟 [J].
宋晓辉 ;
田利庆 ;
田秀霞 ;
马鸿青 ;
张功文 ;
董方亮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 (03) :8-14
[2]   山东冬半年降水相态的温度特征统计分析 [J].
杨成芳 ;
姜鹏 ;
张少林 ;
张磊 .
气象, 2013, 39 (03) :355-361
[3]   河南省区域暴雪的天气学分型及应用 [J].
马振升 .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3, 36 (01) :54-60
[4]   天津地区一次大到暴雪天气的诊断分析 [J].
吴振玲 ;
汪靖 ;
赵刚 ;
刘一玮 ;
史得道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 28 (06) :8-13
[5]   风廓线雷达资料在暴雪天气过程中的应用 [J].
周之栩 .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2, 35 (04) :69-72
[6]   2009年11月石家庄暴雪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J].
刘家峻 ;
于江龙 ;
梅娜 ;
徐建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 28 (05) :75-78
[7]   “2.28”山东罕见“雷打雪”现象形成机制分析 [J].
郑丽娜 ;
靳军 .
高原气象, 2012, 31 (04) :1151-1157
[8]   2011年初湖南暴雪过程的成因和数值模拟分析 [J].
姚蓉 ;
叶成志 ;
田莹 ;
张海 ;
唐杰 .
气象, 2012, 38 (07) :848-857
[9]   北京一次冬季回流暴雪天气过程的数值分析 [J].
李青春 ;
程丛兰 ;
高华 ;
丁海燕 .
气象, 2011, 37 (11) :1380-1388
[10]   2009年11月华北暴雪过程的诊断分析 [J].
张迎新 ;
张守保 ;
裴玉杰 ;
张南 .
高原气象, 2011, 30 (05) :120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