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与城市化发展的区域分异性研究

被引:15
作者
杨芳 [1 ,2 ]
潘晨 [3 ,2 ]
贾文晓 [1 ,2 ]
刘敏 [1 ,2 ]
义白璐 [1 ,2 ]
象伟宁 [1 ,2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2]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室
[3]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生态环境; 评价; 城市化; 长三角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城市群已成为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全新地域单元,评估和判断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及其与城市化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计算方法,对"十一五"期间(2005~2010年)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基本特征和时空格局进行定量分析。并以其25个城市为研究单元,对"人口—经济"视角下的城市化水平与区域生态环境的发展关系和区域分异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十一五"期间长三角地区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均属"良",空间分布大致以上海—苏锡常—南京为界,呈南高北低中间差的特征。2010年较2005年生态环境状况稳中有好,浙江省和沪宁沿线的大部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政策调控下的污染物排放减少是其好转的主要原因。"十一五"期间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化发展呈现不同的发展轨迹,发展类型以可持续型为主,而以苏北五市为代表的少数城市则表现为生态脆弱型。
引用
收藏
页码:1094 / 110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