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并存耕层提高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被引:40
作者
白伟 [1 ,2 ,3 ]
孙占祥 [2 ]
郑家明 [2 ]
郝卫平 [1 ]
刘勤 [1 ]
刘洋 [2 ]
冯良山 [2 ]
蔡倩 [2 ,3 ]
机构
[1] 农业部旱作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
[2]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辽宁省旱作节水工程中心
[3]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土壤; 收获; 农作物; 春玉米;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了探明耕层构造对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农业部阜新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利用长期定位试验,设置了虚实并存耕层(furrow loose and ridge compaction plough layer,FLRC)、全虚耕层(all loose plough layer,AL)、全实耕层(all compaction plough layer,AC)、以及作为对照(controlled trial,CK)的上虚下实耕层(up loose and down compaction plough layer,ULDC)4种耕层结构,研究了不同耕层构造对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利用2011和2012年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耕层构造对春玉米产量影响显著(P<0.05),2a平均表现为FLRC>AL>ULDC>AC,FLRC和AL比CK分别增加16.39%、5.30%,收获指数在0.38~0.44之间。在平水年(2011)和丰水年(2012)虚实并存耕层和全虚耕层均可有效蓄积降水,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明显提高玉米的降水利用效率,2011年FLRC比ULDC提高11.95%(P<0.05);2012年FLRC和AL分别比CK提高21.23%(P<0.05)和12.43%(P<0.05);不同降雨年型和不同耕层结构对作物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影响不同,2011年FLRC比CK增加15.68%(P<0.05),2012年FLRC比CK增加23.13%(P<0.05),2a平均提高18.43%。综合分析认为,虚实并存耕层是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最优耕层结构。该研究为辽西旱作农业区合理耕层构建、确定适宜的耕作技术和实现作物的高产稳产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9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21]   保护性耕作表土作业的田间试验研究 [J].
杜兵 ;
李问盈 ;
邓健 ;
廖植樨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4) :65-67
[22]   耕作措施对土壤特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J].
丁昆仑 ;
M.J.Hann .
农业工程学报, 2000, (03) :28-31
[23]   吉林地区土壤耕层调查报告 [J].
张闯 ;
包军善 ;
沈利国 ;
刘喜明 ;
张玉荣 ;
王晶 .
农业科技通讯, 2011, (06) :127-128
[24]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J].
宫亮 ;
孙文涛 ;
包红静 ;
王聪翔 ;
孙占祥 .
玉米科学, 2011, (03) :118-120+125
[25]   不同耕作模式下旱作玉米氮磷肥产量效应及水分利用效率 [J].
代快 ;
蔡典雄 ;
张晓明 ;
王燕 ;
赵全胜 ;
张丁辰 ;
冯宗会 ;
谢晓红 ;
王小彬 .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 (02) :74-82
[26]   不同耕作深度对玉米田间土壤水分和生长状况的影响 [J].
孙仕军 ;
闫瀛 ;
张旭东 ;
王铁良 ;
王殿武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0, (04) :458-462
[27]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我国玉米产量可持续性的影响 [J].
李忠芳 ;
徐明岗 ;
张会民 ;
张文菊 .
玉米科学, 2009, (06) :82-87
[28]  
黑土肥沃耕层构建效应.[J].韩晓增;邹文秀;王凤仙;王凤菊;.应用生态学报.2009, 12
[29]   辽西北半干旱区土壤深松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J].
邹洪涛 ;
张玉龙 ;
黄毅 ;
宋浩文 ;
虞娜 ;
张玉玲 ;
孙占祥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9, 40 (04) :475-477
[30]   不同耕作方式对红壤旱地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J].
李明德 ;
刘琼峰 ;
吴海勇 ;
汤睿 ;
戴子武 .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18 (04) :1522-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