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复兴视角下中国武术的主体责任

被引:20
作者
袁金宝 [1 ,2 ]
王岗 [3 ]
机构
[1] 武汉体育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2] 西安体育学院武术系
[3] 不详
关键词
文化复兴; 武术; 责任; 精神; 教育; 武德; 健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852 [中国武术];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运用文化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对文化复兴视角下中国武术的主体责任进行研究。认为:中国武术的主体责任主要包括四个层面,即提振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深化中华武术的育人价值,激活中华武术的武德能量,凸显中华武术的健康功能。要想有效践行以上四大责任,则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快形成当代中国社会的尚武之风:将"尚武精神"从国防教育引入社会大众教育当中;2)确立攻防技击价值在学校武术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充实学校武术课堂中的尚武教育内容;3)实现学校武术教育目标从"普及到提高"的转变:搭建学校武术竞赛实践体验平台;4)强调中华武德率先垂范的实践引领性意义:以自知自觉理念塑造习武之人良好武德形象;5)争当"健康中国"体育助力阵营中的排头兵:深挖武术健康促进功能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26 / 13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中华民族尚武精神的历史轨迹及文化启示 [J].
程远 .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 2016, 29 (03) :109-114
[2]   学校体育的目标:“健康”乎? “强壮”乎? [J].
王岗 ;
李卓嘉 ;
雷学会 .
体育学刊, 2016, 23 (03) :9-15
[3]   中国武术文化研究述评 [J].
郭玉成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6, 42 (01) :40-45
[4]   武术基本理论问题反思 [J].
刘文武 .
体育科学, 2015, 35 (03) :20-29
[5]   论尚武精神及其培养 [J].
李梦桐 ;
胡晓飞 ;
李金龙 ;
宿继光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4, 37 (08) :100-106+111
[6]   文化符号与责任担当:中华武术国际传播的话语分析 [J].
孟涛 ;
唐芒果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4, 38 (03) :52-57
[7]   论武德的历史发展与当代价值 [J].
周伟良 ;
杨建营 .
中华武术(研究), 2014, 3 (02) :6-19
[8]   文化功能及其变迁 [J].
何星亮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33 (05) :33-41
[9]   武术构建中国国家形象的定位研究 [J].
郭玉成 ;
李守培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3, 36 (09) :9-18
[10]   武术文化传播构建国家形象的战略对策 [J].
郭玉成 ;
范铜钢 .
中国体育科技 , 2013, (05) :80-8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