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配置对表层流湿地净化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11
作者
郭萧 [1 ,2 ]
熊飞 [3 ]
赵安娜 [1 ,2 ]
柯凡 [1 ,2 ]
李文朝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江汉大学生命科学院
关键词
贾鲁河; 植物配置; 表层流湿地;
D O I
10.15985/j.cnki.1001-3865.2010.05.012
中图分类号
X703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摘要
以郑州市贾鲁河河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不同植物配置表层流湿地的水质净化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单纯挺水植物湿地对TN、TP、NH4+-N和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8%、58%、49%和26%;采用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组合的湿地对TN、TP、NH4+-N和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7%、64%、63%和32%,在对NH4+-N和TN的处理效果上表现出明显的优势,DO含量变化是导致处理效果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在湿地植物配置上,可从氮循环的角度,通过合理搭配湿地植物,强化硝化反硝化作用,以提高对氮素的去除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0+72 +7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不同植物的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J].
吴建强 ;
丁玲 .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6, (06) :432-434
[2]   河岸混合植物带处理受污染河水中试研究 [J].
李睿华 ;
管运涛 ;
何苗 ;
胡洪营 ;
蒋展鹏 .
环境科学, 2006, (04) :651-654
[3]   用美人蕉、香根草、荆三棱植物带处理受污染河水 [J].
李睿华 ;
管运涛 ;
何苗 ;
胡洪营 ;
蒋展鹏 .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3) :366-370
[4]   河岸芦苇、茭白和香蒲植物带处理受污染河水中试研究 [J].
李睿华 ;
管运涛 ;
何苗 ;
胡洪营 ;
蒋展鹏 .
环境科学, 2006, (03) :3493-3497
[5]   表面流人工湿地中氮磷的去除机理 [J].
张军 ;
周琪 ;
何蓉 .
生态环境, 2004, (01) :98-101
[6]   受损河岸生态系统近自然修复实验的初步研究 [J].
封福记 ;
杨海军 ;
于智勇 .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1) :101-106
[7]   河流廊道与生态修复 [J].
王薇 ;
李传奇 .
水利水电技术, 2003, (09) :56-58
[8]   河道沿岸芦苇带对氨氮的削减特性研究 [J].
王超 ;
王沛芳 ;
唐劲松 ;
杨敏 .
水科学进展, 2003, (03) :311-317
[9]   污染河道的生态修复机理研究 [J].
郑天柱 ;
周建仁 ;
王超 .
环境科学, 2002, (S1) :115-117
[10]  
Denitrification in constructed free-water surface wetlands: II. Effects of vegetation and temperature.[J].Philip A.M. Bachand;Alexander J. Horne.Ecological Engineering.200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