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苜蓿草地土壤碳、氮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35
作者
王振 [1 ,2 ]
王子煜 [1 ,2 ]
韩清芳 [1 ,2 ]
李文静 [1 ,2 ]
韩丽娜 [1 ,2 ]
丁瑞霞 [1 ,2 ]
贾志宽 [1 ,2 ]
杨宝平 [1 ,2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农业部西北黄土高原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黄土高原; 苜蓿; 生长年限; 碳氮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2 [草原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713 ;
摘要
对黄土高原地区生长年限分别为1,3,5,10年苜蓿(Medicago sativa)草地和休闲地土壤碳氮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0~300 cm土层,不同生长年限苜蓿草地和休闲地土壤有机碳、全氮与碱解氮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各年限苜蓿草地均在0~200 cm土层具有较高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且主要集中在0~80 cm土层内,其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以下土层及休闲地(P<0.05);10 a和5 a苜蓿草地提高土壤含碳量最显著(P<0.05)。在0~60 cm土层,苜蓿草地土壤全氮含量随生长年限的延长而增加,3 a以上苜蓿草地对60~80 cm土层土壤全氮增加最为显著,5 a和10 a苜蓿草地显著增加了0~300 cm土壤全氮含量。5 a,10 a和3 a苜蓿草地均显著提高了0~300 cm土壤碱解氮含量,且在140 cm以上土层提高土壤氮有效性的作用均较强。3 a以上苜蓿草地显著提高了60 cm以上土层的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了140~240 cm土层的硝态氮含量(P<0.05),减少了硝态氮向土壤深层的淋溶,并提高了60 cm以下土层的铵态氮含量,生长初期这种作用不明显。因此,当苜蓿生长5 a以后,应进行轮作以维持土壤的碳氮平衡。
引用
收藏
页码:1073 / 107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氮素矿化特征的研究 [J].
张玉玲 ;
陈温福 ;
虞娜 ;
付时丰 ;
张玉龙 ;
邹洪涛 .
土壤通报, 2013, 44 (01) :52-56
[2]   苜蓿对旱地土壤有机碳氮变化的驱动作用 [J].
杨洋 ;
王百群 ;
李玉进 .
水土保持研究, 2012, 19 (03) :78-81
[3]   宁南半干旱与半干旱偏旱区苜蓿草地土壤水分与养分特征 [J].
任晶晶 ;
李军 ;
王学春 ;
方新宇 .
生态学报, 2011, 31 (13) :3638-3649
[4]   烟稻轮作中稻草还田对土壤有机氮各组分的影响 [J].
肖巧琳 ;
罗建新 ;
杨琼 .
土壤, 2011, 43 (02) :167-173
[5]   旱作地区长期小麦连作和苜蓿连作土壤剖面的矿质氮研究 [J].
薛晓辉 ;
郝明德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16 (03) :620-625
[6]   河西走廊中段绿洲退化土地退耕种植苜蓿的固碳效应 [J].
苏永中 ;
刘文杰 ;
杨荣 ;
范桂萍 .
生态学报, 2009, 29 (12) :6385-6391
[7]   黄土高原中部黄土沉积有机质记录特征及C/N指示意义 [J].
张普 ;
刘卫国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8, 28 (06) :119-124
[8]   黄土高原半湿润区苜蓿草地土壤干层形成及氮素消耗研究 [J].
万素梅 ;
贾志宽 ;
王勇 ;
韩清芳 .
自然资源学报, 2008, (03) :383-390
[9]   苜蓿生长年限对其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J].
曹永红 ;
贾志宽 ;
韩清芳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8, (03) :104-108
[10]   黄土高原半湿润区苜蓿草地土壤氮素消耗特征研究 [J].
万素梅 ;
韩清芳 ;
胡守林 ;
贾志宽 ;
杨宝平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8, (01) :8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