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spp.)和链状裸甲藻(Gymnodinium catenatum)孢囊在中国沿海的分布

被引:20
作者
王朝晖
MATSUOKA Kazumi
齐雨藻
吕颂辉
机构
[1]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 长崎大学水产学部沿岸环境研究室
[3]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广州
[4] 长崎市文教町
[5] 日本
[6] 广州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甲藻孢囊; 中国沿海; 亚历山大藻; 链状裸甲藻; PSP;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8 [水生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于 2 0 0 0— 2 0 0 1年采集了中国沿海 1 0个采样点的表层沉积物样品 ,研究了有毒亚历山大藻 (Alexandriumspp .)和链状裸甲藻 (Gymnodiniumcatenatum)孢囊的分布。结果表明 ,这两类孢囊几乎在所有采样点都检测到。链状裸甲藻孢囊虽分布广泛 ,但含量较低 ,在样品中的浓度和百分比含量分别为 0— 71 .1cysts/gDW和 0 %— 1 4.3%。亚历山大藻孢囊在大部分海域含量较低 ,而在PSP毒素中毒事件高发区和贝类PSP毒素高含量区的大亚湾大鹏澳海域却高密度、高频率地出现 ,最高密度为 366cysts/gDW。研究结果显示 ,大亚湾大鹏澳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高密度的亚历山大藻孢囊也许是该海域贝类体内冬季PSP毒素积累及高含量的重要原因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422 / 43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厦门西港甲藻孢囊种类和数量分布特征 [J].
林元烧 ;
曹文清 ;
Sameer TERDALKAR ;
张茜 ;
齐雨藻 .
海洋与湖沼, 2002, (04) :407-414
[2]   烟台四十里湾海域红色裸甲藻赤潮发展过程及其成因 [J].
吴玉霖 ;
周成旭 ;
张永山 ;
蒲新明 ;
李伟华 .
海洋与湖沼, 2001, (02) :159-167
[3]   1998年春季珠江口海域大规模赤潮原因生物的形态分类和生物学特征Ⅲ [J].
黄长江 ;
董巧香 .
海洋与湖沼, 2001, (01) :1-6+117
[4]   广东大亚湾和大鹏湾麻痹性贝类毒素研究 [J].
江天久 ;
尹伊伟 ;
骆育敏 ;
王朝晖 ;
陈菊芳 ;
齐雨藻 .
中国环境科学, 2000, (04) :341-344
[5]   广东沿海几种赤潮生物的分类学研究 [J].
王朝晖 ;
吕颂辉 ;
陈菊芳 ;
徐宁 ;
齐雨藻 .
武汉植物学研究, 1998, (04) :310-314+393
[6]   大鹏湾有毒赤潮生物孢囊研究 [J].
郑磊,齐雨藻,骆育敏 .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1995, (01) :121-126
[7]   广东沿海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研究 [J].
林燕棠 ;
杨美兰 ;
陈瑞雯 ;
胡石金 ;
金桂英 .
海洋与湖沼, 1994, (02) :220-225
[8]   一起由栉江珧引起的食物中毒 [J].
简洁莹 ;
邓峰 ;
黄莉莉 .
广东卫生防疫, 1991, (01) :73-76
[9]   织纹螺引起的食物中毒 [J].
符锡春 ;
赵瑞生 ;
聂雪珍 ;
倪洪生 ;
朱兰芬 ;
蒋元法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1982, (03)
[10]  
南海资源与环境研究文集[M]. 中山大学出版社 , 梁松主编,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