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芦山地震冷竹关地震动响应监测数据分析

被引:29
作者
罗永红
王运生
何源
高原
刘哲
曹文正
机构
[1]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关键词
芦山地震; 泸定冷竹关; 斜坡地震动响应; 监测; 地形放大效应; 阿里亚斯强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63 [地震观测结果的解释与处理];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通过在四川省泸定冷竹关沟两岸斜坡不同部位挖掘平硐并放置强震监测仪器的方法,对"4.20"芦山地震在该峡谷两侧斜坡的地震动响应特征、地形放大效应等进行研究。根据7台地震仪器所记录的芦山主震数据,冷竹关沟右岸1#监测点PGA水平分量为1.64m/s2,竖直分量为0.67m/s2,明显高于其他监测点的PGA值(0.11~0.42m/s2)。参照康定姑咱强震台主震记录,1#监测点PGA放大系数达到6.9,其阿里亚斯强度放大数十倍。谱比分析(HVSR)显示,1#监测点谱比分析的水平分量地形放大系数达到9.0,2#监测点地形放大系数为3.5,左岸4#~7#监测点地形放大系数一般在1.0~3.0。研究表明,强震条件下冷竹关右岸单薄山梁地震动地形放大效应明显强于左岸中高山斜坡,且1#监测点的凸出地形放大效应最大。随着振幅值的放大,强震动能量以数十倍效应剧增,当短时间内积聚的振动能量超过或远远超过岩土体介质的强度时,易形成震裂、崩塌、滑坡及高陡地形的抛射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232 / 24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汶川地震诱发山地斜坡震动的地形放大效应 [J].
罗永红 ;
王运生 .
山地学报, 2013, 31 (02) :200-210
[2]   自贡西山公园山脊地形场地效应分析 [J].
唐晖 ;
李小军 ;
李亚琦 .
振动与冲击, 2012, 31 (08) :74-79
[3]   多种表征强震动记录特性的参数对比分析 [J].
陈国平 ;
温留汉·黑沙 ;
王帅 .
华南地震, 2011, 31 (02) :45-53
[4]   地震作用下边坡动力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J].
陈晓利 ;
李杨 ;
洪启宇 ;
赵永红 .
岩石学报, 2011, 27 (06) :1899-1908
[5]   地震中地形放大效应的观测和研究进展 [J].
刘洪兵 ;
朱晞 .
世界地震工程, 1999, (03) :20-25
[6]   几类反应谱的概念差异及其意义 [J].
李杰 .
世界地震工程, 1993, (04) :9-14
[7]  
地震物理过程模型研究[D]. 万永革.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06
[8]  
复杂岩质边坡的静动力稳定性分析[D]. 朱大栋.河海大学. 2007
[9]  
岩质边坡动力反应分析[M]. 科学出版社 , 祁生文等, 2007
[10]  
On th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estimation of subsurface using microtremors on the ground surface .2 Nogoshi M,Igarashi T. Seism Soc . 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