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西沙海槽末次冰期以来浮游有孔虫与表层水温

被引:10
作者
李学杰
江茂生
机构
[1]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上海
[3]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环境与工程地质调查所
[4] 广州 
[5] 北京 
关键词
南海; 氧同位素; 浮游有孔虫; 表层水温; “新仙女木事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1 [古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南海西沙海槽SA12-19 柱状样进行高分辨率的浮游有孔虫和氧碳同位素分析,并进行14C测年.结果表明它包含了氧同位素 l~3期(第 3期不全),即晚冰期~冰后期的沉积.对浮游有孔虫定量分析结果,采用古生态转换函数 FP-12E计算各样品所代表的表层海水古温度 结果表明,氧同位素l~3期,本区温跃层有增大的趋势,尤其在中全新世出现温跃层短暂加深的现象 表层海水温度全新世冬季23.3~27.2℃,夏季28.8~29.8℃;氧同位素2期冬季刀.4~24.4℃,夏季28.l~29.0℃;氧同位素3期冬季表层水温为21.9~25.2℃,夏季为28.5~29.3℃ 氧同位素2期冬季表层水温比1期低2~6℃.在冰期向冰后期过渡中出现明显温度回返的“新仙女木事件”。
引用
收藏
页码:423 / 42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南海南部陆坡区的浮游有孔虫及其所表征的表层古水温 [J].
涂霞 ;
郑范 ;
陈木宏 ;
周洁兰 .
热带海洋, 2000, (03) :40-49
[2]   南海南部近20万年沉积序列与古气候变化关系 [J].
陈木宏 ;
涂霞 ;
郑范 ;
颜文 ;
汤贤赞 ;
陆钧 ;
王保贵 ;
卢苗安 .
科学通报, 2000, (05) :542-548
[3]   从稳定同位素与微体化石看南海南部末次冰消期古海洋变化之阶段性 [J].
翦知湣 ;
陈民本 ;
林慧玲 ;
汪品先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8, (02) :118-124
[4]   西太平洋边缘海的冰期碳酸盐旋回附视频 [J].
汪品先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8, (01) :2-5+7-8+10-12
[5]   冲绳海槽南部两万年来的浮游有孔虫与古海洋学事件 [J].
李保华,赵泉鸿 ;
王永吉 ;
翦知  ;
陈荣华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7, (04) :90-98
[6]   近2万年来南海北部与西部碳酸盐旋回及其古海洋学意义 [J].
李学杰 ;
段威武 ;
魏国彦 ;
李扬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7, (02) :10-21
[7]   西太平洋边缘海的“新仙女木”事件 [J].
汪品先 ;
卞云华 ;
李保华 ;
黄奇瑜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5) :452-460
[8]   南沙海区盛冰期的气候问题 [J].
汪品先,翦知 ,刘志伟 .
第四纪研究, 1996, (03) :193-201
[9]   南海北部HY4-901孔氧同位素与古气候研究 [J].
李学杰 ;
陈芳 ;
唐荣革 ;
方小波 .
科学通报, 1996, (10) :911-913
[10]   南海8KL岩芯的氧同位素记录与海平面变化 [J].
钱建兴 .
地质学报, 1994, (04) :368-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