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自然保护区与当地社区关系模式探讨

被引:38
作者
刘静
苗鸿
郑华
欧阳志云
王效科
李晓光
江波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社区; 卧龙; 关系模式; 发展协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6 [保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90705 ;
摘要
针对目前国内外广泛出现的保护区与当地社区的矛盾冲突,研究以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卧龙保护区)为例,从就业机会、野生动物的破坏及补偿、对资源利用的限制、旅游的开展、社区参与、家畜的饲养和放牧、非木林产品的采集、狩猎、农业活动和传统保护等10个方面,向卧龙保护区内的农户、管理人员、个体经营者和游客等4类人群发放调查问卷,对卧龙保护区与当地社区之间的关系模式(包括发展协调型、社区不利型、保护区不利型和冲突竞争型)及其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4类人群对卧龙保护区与当地社区关系模式的界定有显著差异(P<0.05),但皆以发展协调型为主导模式。卧龙保护区对当地社区的影响主要是:提高当地知名度、发展旅游业提高收入、限制资源的利用等;当地社区对卧龙保护区的影响主要是:协助保护野生动植物、参加联防工作、放牧破坏生物生境等。影响卧龙保护区与当地社区之间关系的主要因素是:政策、旅游和社区活动。建议建立专职的社区共管部门,聘请当地居民参与生态旅游,并设立野生动物破坏补偿委员会。对卧龙保护区与当地社区关系的评价便于管理人员整体把握各项社区管理措施的管理成效,从关系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着手,提高保护区的社区管理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259 / 271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1]   自然保护区与当地社区关系的典型模式 [J].
刘静 ;
苗鸿 ;
欧阳志云 ;
李晓光 .
生态学杂志, 2008, (09) :1612-1619
[2]  
浅谈大熊猫旅游产品的开发[J]. 彭丽君,杨建.四川林勘设计. 2008(02)
[3]  
浅谈大熊猫旅游产品的开发[J]. 彭丽君,杨建.四川林勘设计. 2008 (02)
[4]   四川卧龙国家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态旅游发展的经验与模式 [J].
张黎明 ;
夏绪辉 ;
罗安民 ;
王永跃 .
四川动物, 2007, (04) :865-868
[5]   卧龙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J].
马永红 ;
何兴金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7, (01) :63-70
[6]   卧龙自然保护区公路动物通道设置研究 [J].
王云 ;
李海峰 ;
崔鹏 ;
吴浩 .
公路, 2007, (01) :99-104
[7]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综合治理 [J].
赵建伟 ;
杨云中 ;
何顺强 .
林业调查规划, 2006, (S1) :244-247
[8]   卧龙自然保护区亚高山草甸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J].
宋爱云 ;
刘世荣 ;
史作民 ;
董林水 ;
刘京涛 .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06) :767-772
[9]   基于参与性调查的退耕还林政策可持续性评价——卧龙自然保护区研究 [J].
徐建英 ;
陈利顶 ;
吕一河 ;
傅伯杰 .
生态学报, 2006, (11) :3789-3795
[10]   熵值法在干旱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 [J].
张永凯 .
资源与产业, 2006, (0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