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学涡度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59
作者
郑亚东 [1 ]
王涛 [2 ]
张进江 [1 ]
机构
[1] 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运动学涡度; 特征方向; 流脊; 临界形态因子; 有限应变测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一般剪切作用下,碎斑或顺剪切作用方向向前或逆向旋转向两特征方向或流脊(非旋转方向)靠拢。高应变条件下,二长比大于一特定值的碎斑,当其顺向或逆向旋转至以特征方向为渐近线的双曲线的稳定翼上时,便稳定下来不再旋转。二长比小于该值的碎斑将不断向前旋转。这一特定值位于该双曲线的顶点,相应的临界形态因子(B*)或/和两特征方向间夹角的余弦定义为运动学涡度(Wk)。Wk是确定一相关韧性变形带纯剪切和简单剪切组分相对大小的重要度量,是根据内旋转(涡度)与线应变速率之间的比值而定的数值度量。就变形带而言,一般剪切带的运动学涡度变化为0~1,纯剪切为零,简单剪切为1。这是一非线性尺度,纯剪切和简单剪切各占50%的运动学涡度为0.71,而不是0.5。运动学涡度可通过计算、图解(双曲线网(PHD)、刚性颗粒网(RGN)法、Passchier图解、Wallis图解)、极摩尔圆法和应力或瞬时增量应变方向获得。运动学涡度与有限应变测量相结合很可能是估算一地地壳减薄/伸展量或增厚/缩短量的最佳途径。变形过程中运动学涡度很可能变化,应根据不同时期形成的构造获得相应时期的运动学涡度。
引用
收藏
页码:209 / 22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最大有效力矩准则及相关地质构造 [J].
郑亚东 ;
王涛 ;
王新社 .
地学前缘, 2007, (04) :49-60
[2]   最大有效力矩准则的理论与实践 [J].
郑亚东 ;
王涛 ;
王新社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2) :145-156
[3]   内蒙赤峰南部楼子店韧性剪切带应变与剪切作用类型 [J].
王新社 ;
郑亚东 ;
王涛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2) :160-166
[4]   神秘的109.4°——共轭变形带的夹角 [J].
郑亚东 ;
王涛 ;
王新社 .
地质科学, 2007, (01) :1-9
[5]  
Kinematics and dynamics of the Mesozoic orogeny and late-orogenic extensional collapse in the Sino-Mongolian border areas[J]. ZHENG Yadong 1 & WANG Tao2 1. Key Laboratory of Orogenic Belts and Crustal Evolution (Peking University), Ministry of Education, Beijing 100871, China;2.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7, China.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5(07)
[6]   新世纪构造地质学与力学的新理论——最大有效力矩准则 [J].
郑亚东 ;
王涛 ;
王新社 .
自然科学进展, 2005, (02) :16-22
[7]   运动学涡度和极摩尔圆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J].
张进江 ;
郑亚东 .
地质科技情报, 1997, (03) :34-40
[8]  
岩石有限应变测量及韧性剪切带[M]. 地质出版社 , 郑亚东, 1985
[9]   Development of a shear band cleavage as a result of strain partitioning [J].
Michibayashi, Katsuyoshi ;
Murakami, Masami .
JOURNAL OF STRUCTURAL GEOLOGY, 2007, 29 (06) :1070-1082
[10]  
Use of boudinaged rigid objects as a strain gauge: Insights from analogue and numerical models[J] . Nibir Mandal,Rajib Dhar,Santanu Misra,Chandan Chakraborty.Journal of Structural Geology . 2007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