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小东沟斑岩型钼矿床成岩成矿机制探讨

被引:31
作者
覃锋 [1 ,2 ,3 ]
刘建明 [1 ]
曾庆栋 [1 ]
罗照华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矿产资源研究院
[4]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加厚的新生下地壳; 地幔流体; SHRIMP锆石U-Pb定年; 水-岩浆的物理反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65 [钼];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本文选取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的小东沟斑岩型钼矿区作为研究区,它位于西拉沐伦钼矿带的西南部。对小东沟岩体进行了主微量元素、SHRIMP锆石U-Pb定年等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对岩体中的钾长石和含矿矿物辉钼矿进行了普通铅同位素分析。小东沟岩体具有高硅富钾、REE含量低、Zr含量高、无负铕异常、高εNd(t)、低Sri等特点,指示岩浆起源于加厚新生下地壳的熔融,同时具有高温、快速熔融、快速析离逃离源区的特点;小东沟岩体的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42±2Ma,对应140Ma左右主应力场由南北向转为东西向的构造体制大转折时期,这个时期大兴安岭处于伸展的构造环境下,底侵作用发育,地幔物质可以添加到下地壳熔融形成的岩浆中;对岩体钾长石和辉钼矿进行的普通铅同位素分析显示前者具有从造山带-地幔过渡的特征,后者则显示有地幔特征,说明成岩、成矿物质来自两个不同的源区,下地壳的岩浆和地幔含矿流体发生了混合。通过以上的分析,结合水-岩浆物理反应的实验结果,本文提出小东沟斑岩型钼矿床的成矿模式:大兴安岭地区在早白垩世伸展的构造背景下,地幔含矿流体加入受底侵作用加热的下地壳中使之熔融形成岩浆,随后更多的地幔含矿流体进入岩浆房,促使其迅速析离逃逸出源区,二者一起上升侵位。在岩浆温度较高时,地幔含矿流体和岩浆大致以较稳定的液态不混溶的状态共存;当岩浆和流体侵位到较浅深度时,压力下降,温度降低,晶体增多,流体-岩浆体系变得不稳定,岩浆被流体分割成许多很小的岩浆团。流体中H+、K+和各种成矿元素的存在使之必然会和岩浆或冷却后形成的岩石发生蚀变反应,并晶出成矿矿物,形成现在我们看到的具有浸染状矿化现象的小东沟斑岩型钼矿床。
引用
收藏
页码:3357 / 336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内蒙古小东沟斑岩型钼矿床的成矿时代及成矿物质来源 [J].
覃锋 ;
刘建明 ;
曾庆栋 ;
张瑞斌 .
现代地质, 2008, (02) :173-180
[2]   内蒙古小东沟斑岩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J].
聂凤军 ;
张万益 ;
江思宏 ;
刘妍 .
矿床地质, 2007, (06) :609-620
[3]   花岗质岩石的基本问题 [J].
罗照华 ;
黄忠敏 ;
柯珊 .
地质论评, 2007, (S1) :180-226
[4]   透岩浆流体成矿作用——理论分析与野外证据 [J].
罗照华 ;
莫宣学 ;
卢欣祥 ;
陈必河 ;
柯珊 ;
侯增谦 ;
江万 .
地学前缘, 2007, (03) :165-183
[5]   北京房山岩体形成过程中的岩浆混合作用证据 [J].
覃锋 ;
徐晓霞 ;
罗照华 .
岩石学报, 2006, (12) :2957-2970
[6]   中生代大兴安岭的隆起——一种可能的陆内造山机制 [J].
邵济安 ;
张履桥 ;
肖庆辉 ;
李晓波 .
岩石学报, 2005, (03) :789-794
[7]   内蒙古小东沟钼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J].
吕增尧 ;
赵英福 .
矿产与地质, 2004, (03) :256-259
[8]   华北及邻区中生代大规模成矿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从金属矿床年龄精测得到启示 [J].
毛景文 ;
张作衡 ;
余金杰 ;
王义天 ;
牛宝贵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4) :289-299
[9]   内蒙古火成岩Sr-Nd同位素特征及成因 [J].
邵济安 ;
洪大卫 ;
张履桥 .
地质通报, 2002, (12) :817-822
[10]   大兴安岭中生代伸展造山过程中的岩浆作用 [J].
邵济安 ;
张履桥 ;
牟保磊 .
地学前缘, 1999, (04) :339-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