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麦区不同类型品种冬小麦超高产氮肥施用技术研究

被引:4
作者
许轲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机构
[1] 扬州大学农学院
[2] 扬州大学农学院 江苏扬州
[3] 江苏扬州
关键词
小麦; 施肥技术; 超高产; 吸收积累;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04.06.026
中图分类号
S512.1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温麦 6号 (多穗型 )、徐州 2 5 (中穗型 )及 93中 6(大穗型 ) 3种类型品种小麦为材料 ,在高产、超高产水平下进行了 3种氮肥运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 :在施用 3 0 0kg/hm2 纯氮下 ,前中各半法与前重法、前重中轻法相比 ,在小麦产量形成上具有明显优势与特点 ,表现出前期干物质积累、高峰苗较低 ;中后期干物质积累、LAI、吸氮量、最终茎蘖成穗率、籽粒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和产量较高 ;同时 ,抽穗前积累在营养器官中的氮素转移率高 ,单位施氮量生产力高。综合表明 ,前中各半法施肥是较适合超高产的施肥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1158 / 1160+1180 +118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氮肥用量对面包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J].
程国旺 ;
王浩波 ;
戚艺军 ;
余增亮 .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03) :337-338+362
[2]   氮素供应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 [J].
黄正来 ;
姚大年 ;
马传喜 ;
吴晓华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999, (04) :414-418
[3]   超高产小麦吸氮特性与氮肥运筹的初步研究 [J].
张洪程 ;
许轲 ;
戴其根 ;
霍中洋 ;
董明辉 .
作物学报, 1998, (06) :935-940
[4]   氮肥后移对超高产小麦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J].
王晨阳 ;
朱云集 ;
夏国军 ;
宋家永 ;
李九星 ;
王永华 ;
罗毅 .
作物学报, 1998, (06) :978-983
[5]   氮肥运筹方式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J].
孔令聪 ;
汪芝寿 ;
曹承富 .
安徽农业科学, 1996, (03) :214-216+224
[6]   氮素供应对面包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J].
董召荣,姚大年,马传喜,徐风 .
安徽农业科学, 1995, (01) :31-32
[7]   氮肥不同时期施用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加工品质的影响 [J].
蔡大同,苑泽圣,杨桂芬,费德保 .
土壤肥料, 1994, (02) :19-21
[8]   不同生态条件下播期和氮肥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 [J].
蔡大同 ;
王义炳 ;
茆泽圣 ;
林长丰 ;
李本良 ;
王长红 ;
杨桂芬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4, (01) :74-83
[9]   高蛋白和低蛋白小麦品种的氮素吸收和运转分配差异的研究 [J].
田纪春 ;
张忠义 ;
梁作勤 .
作物学报, 1994, (01) :76-83
[10]   高产小麦营养生理特性与高效施肥技术研究 [J].
张继林 ;
孙元敏 ;
郭绍铮 ;
黄玉鸾 ;
陆桂玉 ;
唐银凤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8, (04) :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