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水河断裂带多断层相互作用的流变断裂力学分析

被引:7
作者
白武明
滕春凯
王新华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2]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流变断裂; 多断层相互作用; 能量积累; 鲜水河断裂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研究了流变介质内多断层的相互影响,通过对鲜水河断裂带的分析,对该断裂带提出一个不共线三断层的断裂力学模型.把介质考虑成流变的,用有限元法结合解析方法求解了流变断裂力学问题的应力、应变及能量场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多断层的力学场与单一断层的力学场相差甚远,在断层间形成了影响区.在影响区内应力集中,梯度大,分布复杂,应变能在影响区内形成较大范围集中.应变能等值线在孕震期间从影响区向外扩张,能量从外围流向断层区,流动在时空上都是不均匀的,孕育初期增加速率大,后期渐渐平缓.流向影响区的能量比其周围区域大,形成很大梯度.并讨论了地震前兆的某些特征.根据本文的结果,认为在道孚—乾宁—带发生地震的可能性较大.
引用
收藏
页码:308 / 31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全新世以来鲜水河断裂的活动特征 [J].
钱洪 ;
C.R.艾伦 ;
罗灼礼 ;
闻学泽 ;
周华伟 ;
黄伟师 .
中国地震, 1988, (02) :11-20
[2]   鲜水河断裂带水平断错地貌特征与强震复发间隔估算 [J].
张新俊 .
中国地震, 1987, (S1) :54-61
[3]   鲜水河断裂带强震的破裂过程与地震活动 [J].
林邦慧 ;
陈天长 ;
蒲晓红 ;
刘万琴 ;
彭美宣 ;
张卫平 .
地震学报, 1986, (01) :1-20
[4]   岩石膨胀的三维本构关系和1976年唐山地震前垂直形变的有限元模拟 [J].
林邦慧 ;
王新华 ;
梅世蓉 ;
胡小幸 .
中国地震, 1986, (01) :24-34
[5]   用断裂力学的方法研究地震断裂的扩展方式 [J].
王新华 ;
尹祥础 ;
滕春凯 .
地球物理学报, 1984, (03) :258-267
[6]   四川鲜水河断裂带上的一个地震活动空区附视频 [J].
韩渭宾 ;
黄圣睦 .
地震学报, 1983, (03) :280-286
[7]   地震孕育过程的流变模式 [J].
尹祥础 ;
郑天愉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2, (10) :922-930
[8]   中国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数值模拟 [J].
汪素云 ;
陈培善 .
地球物理学报, 1980, (01) :35-45
[9]   中国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区域特征 [J].
鄢家全 ;
时振梁 ;
汪素云 ;
环文林 .
地震学报, 1979, (01) :9-24
[10]  
固体力学[M]. 地震出版社 , 尹祥础 编著,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