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霾天气与主要气象条件的相关分析

被引:38
作者
赵子菁 [1 ]
魏永杰 [2 ]
张祥志 [3 ]
秦玮 [3 ]
谢慧芳 [1 ]
机构
[1] 南京理工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
[3]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关键词
霾; 地面天气类型; 气象要素; 后向轨迹模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X16 [环境气象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利用天气学原理,分析研究201~2014年南京市霾天气的主要地面天气形势、气象要素以及PM2.5与PM10浓度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2012~2014年南京市霾天气以轻度和轻微霾为主,且冬季最多,夏季最少;相对湿度在50%80%之间有利于霾的发生,尤其是70%≤RH<80%时;有87.6%的霾发生在风速≤4m/s的情况下,并且主要来自东北偏东到东南风向区域最利于南京霾天气形成的主要天气形势是均压场、高压控制和高压后部,而低压槽、副高控制和台风影响时霾发生较少.PM2.5在PM10中所占比例与霾强度呈正比通过对南京市气象条件与霾的关系,及后向轨迹HYSPLIT4模式的聚类分析显示,结合南京市霾天气时的风向统计,影响南京霾发生的污染源主要有本地源、南京市东南地区的近距离污染源和华北地区的远距离污染源.
引用
收藏
页码:3570 / 358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 [1] 淮河下游连续雾-霾及转换成因分析
    刘端阳
    濮梅娟
    严文莲
    谢真珍
    [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 (07) : 1673 - 1683
  • [2] 天津冬季相对湿度对气溶胶浓度谱分布和大气能见度的影响
    姚青
    蔡子颖
    韩素芹
    刘爱霞
    刘敬乐
    [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 (03) : 596 - 603
  • [3]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霾的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史军
    崔林丽
    [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 (12) : 2113 - 2122
  • [4] 长江三角洲地区1980~2009年灰霾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
    刘晓慧
    朱彬
    王红磊
    张恩红
    [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 (11) : 1929 - 1936
  • [5] 一次严重灰霾过程的气溶胶光学特性垂直分布
    邓涛
    吴兑
    邓雪娇
    谭浩波
    李菲
    陈欢欢
    [J]. 中国环境科学 , 2013, (11) : 1921 - 1928
  • [6] 2006~2009年我国超大城市霾天气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J]. 戴永立,陶俊,林泽健,谢绍东,曹军骥,张仁健.环境科学. 2013(08)
  • [7] 天津大气能见度与相对湿度和PM10及PM2.5的关系
    宋明
    韩素芹
    张敏
    姚青
    朱彬
    [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 (02) : 34 - 41
  • [8] 南京一次典型雾霾天气气溶胶光学特性
    王静
    牛生杰
    许丹
    于兴娜
    [J]. 中国环境科学 , 2013, (02) : 201 - 208
  • [9] 粤港细粒子(PM2.5)污染导致能见度下降与灰霾天气形成的研究
    吴兑
    刘啟汉
    梁延刚
    毕雪岩
    李菲
    谭浩波
    廖碧婷
    陈慧忠
    [J]. 环境科学学报, 2012, 32 (11) : 2660 - 2669
  • [10] 杭州地区气候环境要素对霾天气影响特征分析
    齐冰
    刘寿东
    杜荣光
    毛则剑
    王成刚
    [J]. 气象, 2012, 38 (10) : 1225 - 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