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不同施肥下黑土和红壤团聚体氮库分布特征

被引:11
作者
刘震 [1 ,2 ]
徐明岗 [2 ]
段英华 [2 ]
张丽娟 [1 ]
张毅功 [1 ]
机构
[1] 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农业部作物营养与施肥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氮; 黑土; 红壤; 团聚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2.4 [土壤结构];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阐明长期不同施肥下土壤氮库的演变特征,揭示氮库稳定性不同的团聚体对不同施肥的响应,为化肥和有机物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对黑土和红壤22年的田间肥料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全氮、微生物氮以及各级团聚体中氮贡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不施肥(CK)和施用化肥(NPK),黑土土壤全氮含量以0.015 g/(kg·a)的速率显著下降(P<0.05);而长期化肥配施有机肥(NPKM),黑土全氮含量以0.025 g/(kg·a)的速率显著上升(P<0.05)。在CK、NPK、NPKM和秸秆还田(NPKS)处理下,红壤全氮含量均没有显著变化。施肥22年后,NPKM处理下黑土和红壤微生物氮含量较NPK处理下分别增加了15%和43%,全氮含量分别增加了43%和45%,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氮素在黑土上主要积累在2 53μm微团聚体中,达到0.73 1.21 g/kg,在红壤上主要积累在<2μm微团聚体中,达到0.46 0.98 g/kg。与NPK相比,NPKM处理下黑土和红壤250 2000μm大团聚体中氮素贡献率均显著提高,分别增加了4.3%和5.1%。与NPK相比,NPKM和NPKS处理下,红壤2 53μm微团聚体中氮贡献率分别降低了5.9%和9.7%,而黑土除大团聚体外的各级团聚体氮贡献率均没有显著变化。可见,不同土壤类型对施肥响应不同,主要是2 53μm微团聚体中氮素的响应不同,化肥配施有机肥可提高土壤250 2000μm大团聚体中氮的贡献率,进而增加土壤对作物的氮素供给能力,是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力的农业生产可持续性施肥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386 / 139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 [1] 长期施肥下中国典型农田小麦氮肥利用率的时空演变
    闫鸿媛
    段英华
    徐明岗
    吴礼树
    [J].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 (07) : 1399 - 1407
  • [2] 红壤长期不同施肥对玉米氮肥回收率的影响
    段英华
    徐明岗
    王伯仁
    黄晶
    [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16 (05) : 1108 - 1113
  • [3] 长期不同施肥下红壤氮素的演变特征
    王娟
    吕家珑
    徐明岗
    段英华
    王伯仁
    黄晶
    [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0, (01) : 1 - 6
  • [4] 长期垄作免耕对不同大小土壤团聚体中几种氮素形态分布的影响
    曹良元
    张磊
    蒋先军
    苏海锋
    石杰
    李楠
    [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 15 (04) : 824 - 830
  • [5] 长期施肥对黑土团聚体分布和碳储量变化的影响
    冷延慧
    汪景宽
    李双异
    [J]. 生态学杂志, 2008, 27 (12) : 2171 - 2177
  • [6] 有机肥对棕壤不同粒级有机碳和氮的影响
    闫颖
    何红波
    白震
    解宏图
    张旭东
    [J]. 土壤通报, 2008, (04) : 738 - 742
  • [7] 长期施肥条件下黑土有机碳和氮的动态变化
    乔云发
    苗淑杰
    韩晓增
    [J]. 土壤通报, 2008, (03) : 545 - 548
  • [8] 黄土高原南部侵蚀对不同土壤颗粒级碳氮分布的影响
    李光录
    张胜利
    [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8) : 146 - 150
  • [9] 长期施肥对褐土有机碳和氮素在团聚体中分布的影响
    孙天聪
    李世清
    邵明安
    不详
    [J]. 中国农业科学 , 2005, (09) : 1841 - 1848
  • [10] 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硝态氮垂直分布的特征影响
    刘方春
    聂俊华
    刘春生
    付连刚
    肖秋生
    [J]. 土壤通报, 2005, (01) : 50 -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