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北缘鄂博梁构造带超压形成机制与高压气、水层成因

被引:24
作者
范昌育 [1 ]
王震亮 [1 ]
王爱国 [1 ]
张骁 [1 ]
张永庶 [2 ]
孔红喜 [2 ]
机构
[1]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2]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超压; 超压传递; 水溶气藏; 背斜; 鄂博梁构造带; 柴达木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属于多期构造叠加的新生型前陆盆地,复杂的构造背景造就了盆地内成因复杂的超压。目前对该区超压的成因认识尚不确定,导致在钻井过程中事故频发,背斜顶部多钻遇超压水层、差气层、气-水同层。在泥岩压实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修正后的声速与有效应力图解法,识别了研究区存在的超压类型,评价了各种成因类型的超压在超压形成中的贡献,分析了研究区背斜顶部超压水层的成因。研究发现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浅部地层(2 100~2 200 m以上)主要发育不均衡压实超压,而较深部地层(2 100~2 200 m以下)超压存在多元成因,主要有不均衡压实、传递及其他成因超压(如构造挤压),其中传递增压作用最为明显,对超压的复合成因段总超压的贡献最大为57%。超压传递的途径主要有:垂向沟通深部超压地层的断裂、侧向传递背斜翼部埋深较大地层内超压的输导层。古近纪以来地层较快的沉积速率和岩性组合造就了普遍发育的不均衡压实超压,对超压的复合成因段总超压的贡献最大为43%;其他增压机制在该地区对超压的贡献较小,大部分为4%6%。研究区湖相地层背斜顶部未发现可观的高丰度气层,主要受输导条件、超压体的封隔及超压的增溶作用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699 / 706+714 +71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叠复连续油气藏成因机制、发育模式及分布预测 [J].
庞雄奇 ;
姜振学 ;
黄捍东 ;
陈冬霞 ;
姜福杰 .
石油学报, 2014, 35 (05) :795-828
[2]   库车坳陷克拉苏冲断带传递型超压的识别、计算及其主控因素 [J].
范昌育 ;
王震亮 ;
张凤奇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38 (03) :32-38
[3]   中国大气田成藏地质特征与勘探理论 [J].
魏国齐 ;
李剑 ;
谢增业 ;
杨威 ;
王东良 ;
赵泽辉 .
石油学报, 2013, 34(S1) (S1) :1-13
[4]   中国致密砂岩大气田成藏机理与主控因素——以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为例 [J].
李剑 ;
魏国齐 ;
谢增业 ;
刘锐娥 ;
郝爱胜 .
石油学报, 2013, 34(S1) (S1) :14-28
[5]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 [J].
罗晓容 ;
孙盈 ;
汪立群 ;
肖安成 ;
马立协 ;
张晓宝 ;
王兆明 ;
宋成鹏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3, 40 (02) :159-170
[6]   柴达木盆地与莺歌海盆地超压体系、油气成藏特征对比分析 [J].
李海 ;
王鹏 ;
许浩 ;
申磊军 ;
陈同刚 ;
雷刚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2, 23 (04) :736-741
[7]   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界异常高压:分布、成因及对油气运移的控制作用附视频 [J].
郭泽清 ;
刘卫红 ;
钟建华 ;
杨和山 ;
饶孟余 ;
肖红平 .
地质科学, 2005, (03) :376-389
[8]   塔里木盆地克拉2气田异常高压的成因分析及其定量评价 [J].
王震亮 ;
张立宽 ;
施立志 ;
孙明亮 .
地质论评, 2005, (01) :55-63
[9]   砂泥岩中异常高流体压力的定量计算及其地质应用 [J].
陈荷立 ;
罗晓容 .
地质论评, 1988, (01) :54-63
[10]   柴达木盆地异常地层压力及其成因探讨 [J].
华保钦 ;
林锡祥 .
沉积学报, 1983, (04) :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