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复连续油气藏成因机制、发育模式及分布预测

被引:55
作者
庞雄奇 [1 ,2 ]
姜振学 [1 ,2 ]
黄捍东 [1 ,2 ]
陈冬霞 [2 ]
姜福杰 [2 ]
机构
[1]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不详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致密油气藏; 连续油气藏; 叠复连续油气藏; 油气分布预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不受浮力控制且大面积分布的油气藏自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后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学者的高度重视,国际SPE、SPEE、WPC等权威机构将其命名为连续油气藏(continuous-type deposit),这类油气藏在美国的产量已占天然气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并还在稳定增长,展现出广阔的勘探前景。广泛连续油气藏是一种非常规油气藏,它们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内部高压油气层与低压油气层共存、早成油气藏与晚成油气藏共存、富油气区与含水区共存?这些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表明:叠复连续油气藏发育于含油气盆地浮力成藏下限和油气成藏底限之间的局限流体动力场内,资源潜力大;叠复连续油气藏是局限流体动力场形成演化过程中不同阶段、不同动力机制形成的致密常规油气藏、致密深盆油气藏、致密复合油气藏等在时空上叠加复合而成,纵向上紧邻有效烃源岩层系分布;叠复连续油气藏内油气富集程度差异大,平面上受同一目的层段"近源-优相-低势"复合区控制。基于对3种致密油气藏成因机制与主控因素的揭示,建立了局限流体动力场内多要素组合控制叠复连续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模式并研发了预测方法和评价技术。
引用
收藏
页码:795 / 828
页数:34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优质烃源岩在鄂尔多斯低渗透富油盆地形成中的关键作用 [J].
杨华 ;
张文正 ;
刘显阳 ;
李善鹏 ;
邵创国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3, 35 (04) :1-9
[2]   含油气盆地致密砂岩类油气藏成因机制与资源潜力 [J].
庞雄奇 ;
周新源 ;
董月霞 ;
姜振学 ;
姜福杰 ;
范柏江 ;
邢恩袁 ;
庞宏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7 (05) :28-37+56
[3]   相—势—源复合控油气成藏机制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J].
庞雄奇 ;
陈冬霞 ;
张俊 ;
郭继刚 ;
郭丰涛 .
古地理学报, 2013, 15 (05) :575-592
[4]   川西叠覆型致密砂岩气区地质特征 [J].
杨克明 ;
朱宏权 .
石油实验地质, 2013, 35 (01) :1-8
[5]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气成藏条件与勘探开发 [J].
杨华 ;
付金华 ;
刘新社 ;
孟培龙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2, 39 (03) :295-303
[6]   叠合盆地油气藏形成、演化与预测评价 [J].
庞雄奇 ;
周新源 ;
姜振学 ;
王招明 ;
李素梅 ;
田军 ;
向才富 ;
杨海军 ;
陈冬霞 ;
杨文静 ;
庞宏 .
地质学报, 2012, 86 (01) :1-103
[7]   在松辽盆地发现“油气超压运移包络面”的意义及油气运移和成藏机理探讨 [J].
冯志强 ;
张顺 ;
冯子辉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1, 41 (12) :1872-1883
[8]   陆相断陷盆地相控油气特征及其基本模式 [J].
庞雄奇 ;
李丕龙 ;
陈冬霞 ;
张善文 ;
张俊 ;
于轶星 .
古地理学报, 2011, 13 (01) :55-74
[9]  
Multiple-Element Matching Reservoir Formation and Quantitative Prediction of Favorable Areas in Superimposed Basins[J]. WANG Huaijie~(1,2),PANG Xiongqi~(1,2,*),WANG Zhaoming~3,YU Qiuhua~(1,2), HUO Zhipeng~(1,2) and MENG Qingyang~(1,2)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etroleum Resources and Prospecting,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 Beijing 102249 2 Basin and Reservoir Research Center,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Beijing 102249 3 PetroChina Tarim Oilfield Company,Korla,Xinjiang 84100
[10]   中国低孔渗大气区地质特征、控制因素和成藏机制 [J].
邹才能 ;
陶士振 ;
张响响 ;
何东博 ;
周川闽 ;
高晓辉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11) :1607-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