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刚性维权与动态维稳——“权利本位说”在维稳时代所遭遇的挑战
被引:12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吕明
机构
:
[1]
合肥师范学院政法与管理系
来源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
2011年
/ 29卷
/ 04期
关键词
:
权利本位说;
对抗正义;
刚性维权;
动态维稳;
D O I
:
10.16290/j.cnki.1674-5205.2011.04.004
中图分类号
:
D920.0 [理论];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上世纪90年代,在"对抗正义观"的笼罩和驱动下,作为中国法学研究的主流理论,"权利本位说"实际促成了法律实践中的刚性维权机制。然而,刚性维权机制无法有效面对"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要求。本世纪以来,建立在"动态维稳"话语之上的法律实践逐渐替代刚性维权机制,"调解"的复兴与"能动司法"的提出展现了这一趋势。在社会现实面前,"权利本位说"必须进行重构。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维权与维稳.[N].梁文道;.南方周末.2010,
[2]
能动司法与社会公信:人民法官司法方式的时代选择——“陈燕萍工作法”的理论思考
[J].
公丕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
公丕祥
.
法律适用,
2010,
(04)
:2
-6
[3]
变革时代中国法学圈中的悲情英雄——张光博先生逝世两周年祭
[J].
童之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东政法大学
童之伟
.
法学评论,
2010,
28
(02)
:3
-13
[4]
社会转型、法制化与法院调解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杭平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0,
16
(02)
:101
-111
[5]
我国能动司法的理论与实践评述
[J].
罗东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最高人民法院
罗东川
;
丁广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最高人民法院
丁广宇
.
法律适用,
2010,
(Z1)
:15
-22
[6]
“司法能动”在中国的展开
[J].
杨建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
杨建军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0,
28
(01)
:54
-68
[7]
为权利而斗争的价值——以重庆“钉子户”事件为例的法理省思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蔡宝刚
.
法学,
2007,
(06)
:15
-21
[8]
司法和谐:目的还是手段?
[J].
刘作翔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刘作翔
.
人民司法,
2007,
(09)
:13
-13
[9]
权利思维的另一面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姚建宗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5,
(06)
:39
-54
[10]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新发展——对《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初步解读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钢
;
王杏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大学法学院
王杏飞
.
法学评论,
2005,
(06)
:61
-72
←
1
2
3
→
共 28 条
[1]
维权与维稳.[N].梁文道;.南方周末.2010,
[2]
能动司法与社会公信:人民法官司法方式的时代选择——“陈燕萍工作法”的理论思考
[J].
公丕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
公丕祥
.
法律适用,
2010,
(04)
:2
-6
[3]
变革时代中国法学圈中的悲情英雄——张光博先生逝世两周年祭
[J].
童之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东政法大学
童之伟
.
法学评论,
2010,
28
(02)
:3
-13
[4]
社会转型、法制化与法院调解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杭平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0,
16
(02)
:101
-111
[5]
我国能动司法的理论与实践评述
[J].
罗东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最高人民法院
罗东川
;
丁广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最高人民法院
丁广宇
.
法律适用,
2010,
(Z1)
:15
-22
[6]
“司法能动”在中国的展开
[J].
杨建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
杨建军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0,
28
(01)
:54
-68
[7]
为权利而斗争的价值——以重庆“钉子户”事件为例的法理省思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蔡宝刚
.
法学,
2007,
(06)
:15
-21
[8]
司法和谐:目的还是手段?
[J].
刘作翔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刘作翔
.
人民司法,
2007,
(09)
:13
-13
[9]
权利思维的另一面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姚建宗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5,
(06)
:39
-54
[10]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新发展——对《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初步解读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钢
;
王杏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大学法学院
王杏飞
.
法学评论,
2005,
(06)
:61
-72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