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剖面技术对东海西湖凹陷正反转构造及其成藏控制的研究

被引:18
作者
胡望水 [1 ]
柴浩栋 [1 ]
李瑞升 [1 ]
徐发 [2 ]
葛和平 [2 ]
机构
[1] 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
[2] 中海油上海分公司
关键词
平衡剖面技术; 东海西湖凹陷; 正反转构造; 构造演化; 圈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对东海西湖凹陷第三系的正反转构造发育的期次、强弱进行了研究。把西湖凹陷划分为早、中、晚3期反转。其中,始新世末的早期反转主要发生在盆地的西斜坡带,且研究区由南向北反转强度增大;渐新世末的中期反转主要发生在盆地的东缘断裂带,且研究区由南向北反转强度减弱;中中新世末的晚期反转主要发生在盆地的中央隆起带,且研究区由南向北反转强度增大;总体反转作用由早到晚依次增强。反转作用形成多种类型的构造圈闭,具有面积较大、圈闭完整的特征,对油气的运移聚集十分有利,同时对油气的保存及储层物性有改造作用。根据目前的勘探,西湖凹陷的3个构造反转带是寻找油气最有利的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19+121 +12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正反转构造动力学成因探讨 [J].
胡望水 ;
李瑞升 ;
李涛 ;
李宗贤 ;
蔡少武 .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7, (04) :23-27+164
[2]   平衡剖面分析技术在松辽盆地构造演化恢复中的应用 [J].
张世奇 ;
纪友亮 ;
高岭 .
新疆地质, 2003, (04) :489-490
[3]   东海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油气运聚特征 [J].
胡芬 ;
叶加仁 ;
刘俊海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3, (01) :95-102
[4]   东海西湖凹陷构造应力场与油气运聚探讨 [J].
张明利 ;
王震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3, (01) :53-58
[5]   平衡观点与地震观点的解释效果分析与评价 [J].
梁顺军 .
石油物探, 2002, (03) :377-384
[6]   东海平湖油气田下第三系平湖组储层评价 [J].
顾惠荣 ;
贾健谊 ;
吴伟力 ;
陈明 .
海洋石油, 2002, (02) :1-7
[7]   东海西湖凹陷第三系主要不整合面的特征、剥蚀量的分布及其意义 [J].
刘景彦 ;
林畅松 ;
肖建新 ;
陈志勇 ;
姜亮 .
现代地质, 1999, (04) :432-438
[8]   平衡剖面技术应用的条件及实例分析 [J].
张明山 ;
陈发景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8, (04) :532-540+552
[9]   松辽盆地北部正反转构造与油气聚集 [J].
胡望水 .
天然气工业, 1996, (05) :20-24+106-107
[10]   论东海陆架盆地玉泉运动 [J].
肖国林,周才凡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1995, (04) :488-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