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深水区新生代盆地三层结构及其构造演化

被引:34
作者
能源 [1 ,2 ]
吴景富 [3 ]
漆家福 [1 ]
张功成 [3 ]
何玉 [3 ]
陈玮常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中海石油研究总院勘探院
关键词
南海北部; 深水区; 盆地结构; 构造样式; 构造演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位于陆壳与洋壳之上的大陆边缘记录了大陆裂解-大洋打开的全部过程,是研究地球动力学的重要场所。南海北部深水区盆地位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新生代盆地表现为裂陷期盆地、裂后拗陷期盆地及裂后洋盆沉降期盆地3层结构。裂陷期盆地表现为一系列地堑及半地堑结构,拗陷盆地表现为中间厚两侧薄的"碟形"盆地特征,裂后拗陷期盆地表现为大陆坡局部加厚,向南海洋盆方向厚度逐渐减薄的"挠曲"盆地形态。南海北部深水区盆地经历了3期构造演化过程,盆地表现出不同的动力学机制。裂陷期盆地受地幔物质上涌影响表现为水平伸展作用为主,盆地内普遍发育伸展构造样式,裂后拗陷期盆地表现为区域均匀沉降特征。而裂后洋盆沉积期受南海强烈沉降作用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向南海洋盆倾斜特征。大陆架-陆坡-深海平原的构造格局主要形成于裂后洋盆沉降期。南海及其北部盆地下伏地幔物质活动的差异性决定了盆地内的3层结构的形成演化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403 / 41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1]   琼东南—珠江口盆地深水区构造样式及其分布特征 [J].
能源 ;
吴景富 ;
漆家福 ;
张功成 ;
何玉平 ;
苏克露 ;
廖晶 .
天然气工业, 2011, 31 (08) :32-37+130
[2]   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构造演化及其特征 [J].
张功成 .
石油学报, 2010, 31 (04) :528-533+541
[3]   南海北部新生代构造运动厘定及与油气成藏关系探讨 [J].
蔡周荣 ;
刘维亮 ;
万志峰 ;
郭峰 .
海洋通报, 2010, 29 (02) :161-165
[4]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岩石圈伸展模式及其对裂后期沉降的控制 [J].
佟殿君 ;
任建业 ;
雷超 ;
阳怀忠 ;
尹新义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9, 34 (06) :963-974
[5]   南海北部陆坡深水沉积体系研究 [J].
吴时国 ;
秦蕴珊 .
沉积学报, 2009, 27 (05) :922-930
[6]   珠江口盆地—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古近系沉积演化 [J].
张功成 ;
刘震 ;
米立军 ;
沈怀磊 ;
郭瑞 .
沉积学报, 2009, 27 (04) :632-641
[7]   伸展型盆地裂后期沉降过程及其动力学背景研究 [J].
佟殿君 ;
任建业 ;
雷超 ;
张俊霞 .
地学前缘, 2009, 16 (04) :23-30
[8]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深水盆地烃源岩早期预测与评价 [J].
何家雄 ;
陈胜红 ;
崔莎莎 ;
马文宏 ;
栾锡武 .
中国地质, 2009, 36 (02) :404-416
[9]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多边形断层的发现及其油气意义 [J].
吴时国 ;
孙启良 ;
吴拓宇 ;
袁圣强 ;
马玉波 ;
姚根顺 .
石油学报, 2009, 30 (01) :22-26+32
[10]   南海北部白云大型海底滑坡的几何形态与变形特征 [J].
孙运宝 ;
吴时国 ;
王志君 ;
李清平 ;
王秀娟 ;
董冬冬 ;
刘峰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8, 28 (06) :6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