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岩石圈伸展模式及其对裂后期沉降的控制

被引:35
作者
佟殿君 [1 ]
任建业 [2 ,3 ]
雷超 [1 ]
阳怀忠 [1 ]
尹新义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教育部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中心
关键词
挠曲均衡模型; 挠曲悬臂梁模型; 与深度相关的岩石圈伸展; 深水坳陷; 沉降; 琼东南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2 [地质构造、油气藏(田)的形成];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为了揭示盆地深水区演化及裂后期大规模沉降的成因机制,在琼东南盆地典型的、高品质地震剖面地质构造精细解释基础上,结合岩石圈变形的挠曲悬臂梁模型和挠曲均衡模型,应用正演和反演模拟技术,定量恢复了该盆地所处地区的上地壳、地壳以及岩石圈的伸展程度.结果表明,琼东南盆地自陆架边缘到深水坳陷区,岩石圈上地壳的伸展系数较小,β值最大为1.23~1.32;整个地壳的伸展系数变化较大,盆地边缘隆起区的β值在1.1~1.2之间,向盆地中部β值逐渐增大到3.14;而对整个岩石圈而言,其伸展系数β值由陆架到陆坡深水盆地也从1.2逐渐增大到4.2.根据对南海地区的构造及岩石圈和地壳的结构分析认为,与McKenzie的岩石圈均一伸展以及由热控制的裂后期缓慢沉降过程不同的是,上述与深度相关的岩石圈伸展减薄是由南海西北次海盆扩张过程中深部物质的离散上涌流动所导致的下地壳的快速而强烈的塑性流动所引起的,并由此建立了琼东南盆地的形成演化模式,来解释和探讨深水坳陷区及裂后期快速而大规模沉降的成因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963 / 97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南海岩石圈破裂方式与扩张过程的三维物理模拟 [J].
孙珍 ;
孙龙涛 ;
周蒂 ;
蔡东升 ;
李绪深 ;
钟志洪 ;
姜建群 ;
樊浩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9, 34 (03) :435-447
[2]   南海北部白云深水区之基础地质 [J].
庞雄 ;
陈长民 ;
彭大钧 ;
周蒂 ;
邵磊 ;
何敏 ;
柳保军 .
中国海上油气, 2008, (04) :215-222
[3]   莺歌海盆地异常裂后沉降的动力学机制 [J].
崔涛 ;
解习农 ;
任建业 ;
张成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8, (03) :349-356
[4]   世界著名深水油气盆地的构造特征及对我国南海北部深水油气勘探的启示 [J].
周蒂 ;
孙珍 ;
陈汉宗 .
地球科学进展, 2007, (06) :561-572
[5]   华南和南海北部陆缘岩石圈速度结构特征与沉积盆地成因 [J].
方念乔 ;
姚伯初 ;
万玲 ;
张振国 ;
李慧勇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7, (02) :147-154
[6]   世界深水油气勘探进展与南海深水油气勘探前景 [J].
何家雄 ;
夏斌 ;
施小斌 ;
姚永坚 ;
刘海龄 ;
阎贫 ;
张树林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6, (06) :747-752+806
[7]   国外深水油气勘探述评及中国深水油气勘探前景 [J].
陶维祥 ;
丁放 ;
何仕斌 ;
赵志刚 ;
徐建永 .
地质科技情报, 2006, (06) :59-66
[8]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新生代构造演化动力学 [J].
孙珍 ;
庞雄 ;
钟志洪 ;
周蒂 ;
陈长民 ;
郝沪军 ;
何敏 ;
黄春菊 ;
许鹤华 .
地学前缘, 2005, (04) :489-498
[9]   南海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岩石圈三维结构特征 [J].
姚伯初 ;
万玲 ;
吴能友 .
地质通报, 2005, (01) :1-8
[10]   南海北部陆缘带构造扩张的深部地球动力学特征 [J].
张健 ;
汪集旸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0, (06) :561-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