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岩石圈破裂方式与扩张过程的三维物理模拟

被引:43
作者
孙珍 [1 ]
孙龙涛 [1 ]
周蒂 [1 ]
蔡东升 [2 ]
李绪深 [2 ]
钟志洪 [3 ]
姜建群 [4 ]
樊浩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南海海洋研究所
[2]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3]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技术部
[4] 辽河油田海南油气分公司
关键词
南海; 破裂方式; 形成演化; 三维物理模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南海的形成演化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之一.为了揭示南海的构造演化过程,分析对比了3组物理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断裂样式和裂谷带的走向与岩石圈的初始热流变结构密切相关.对比模拟结果与陆缘的断层样式,推测在张裂初期,陆坡区比陆架区具有相对热减薄的岩石圈,从而导致不同构造位置上发育不同的裂陷特征.受下地壳和软流圈韧性流动的影响,断层越是靠近扩张区,倾角变得越平缓.实验揭示,破裂首先以点状出现,这些点不断扩大并互相连接形成连续的扩张区.共轭边缘常具有对称的形状,向海盆方向对凹或者对凸.当离散边界附近有刚性块体时,扩张区域的边界会明显受到地块边缘形态的影响.通过模拟实验,推测破裂过程可能以较粘性的方式进行.西北次海盆的发育可能是沿着中-西沙地块北缘深裂陷槽破裂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435 / 447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南海北部陆缘新生代地壳减薄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 [J].
张云帆 ;
孙珍 ;
周蒂 ;
郭兴伟 ;
施小斌 ;
吴湘杰 ;
庞雄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12) :1609-1616
[2]   琼东南盆地断裂构造与成因机制 [J].
谢文彦 ;
张一伟 ;
孙珍 ;
姜建群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7, (01) :71-78
[3]  
南海的发育机制研究:相似模拟证据[J]. 孙珍,钟志洪,周蒂,夏斌,丘学林,曾佐勋,姜建群.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09)
[4]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新生代构造演化动力学 [J].
孙珍 ;
庞雄 ;
钟志洪 ;
周蒂 ;
陈长民 ;
郝沪军 ;
何敏 ;
黄春菊 ;
许鹤华 .
地学前缘, 2005, (04) :489-498
[5]   珠江口盆地构造演化及对沉积环境的控制作用 [J].
邵磊 ;
雷永昌 ;
庞雄 ;
施和生 .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9) :1177-1181
[6]   南海海域新生代沉积盆地构造演化的动力学特征及其油气资源 [J].
姚伯初 ;
万玲 ;
刘振湖 .
地球科学, 2004, (05) :543-549
[7]   南海渐新世以来构造演化的沉积记录——ODP1148站深海沉积物中的证据 [J].
邵磊 ;
李献华 ;
汪品先 ;
翦知湣 ;
韦刚健 ;
庞雄 ;
刘颖 .
地球科学进展, 2004, (04) :539-544
[8]   南海新生代碳酸盐台地淹没事件记录的海底扩张 [J].
吕炳全 ;
徐国强 ;
王红罡 ;
赵会民 .
地质科学, 2002, (04) :405-414
[9]   南沙海域区域地质构造 [J].
金庆焕 ;
李唐根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0, (01) :1-8
[10]   珠江口盆地新生代地层问题讨论及综合柱状剖面图编制 [J].
秦国权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0, (01) :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