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籍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被引:3
作者
戴斌荣 [1 ,2 ,3 ]
机构
[1] 盐城师范学院
[2] 中国人民大学
[3] 青海师范大学
关键词
农村籍大学生; 就业压力; 社会适应能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2 [教学理论、教学法];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面对就业压力,培养农村籍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存在诸多的先天不足,高校在弥补这些"不足"时有所缺失。如缺乏相应教学内容、缺少针对性教育和训练、学生社团的功能未得到全面发挥、参与活动的机会较少、相关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据此,高校可从增加相关教学内容、传授适应社会的方法、在实践中培养和训练、模拟场景尝试体验、培养耐挫能力、开展心理疏导等方面,进行农村籍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实践。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5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大学生社会适应性培养的路径思考 [J].
佘远富 .
江苏高教, 2012, (05) :142-143
[2]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及其对就业结果的影响 [J].
乔志宏 ;
王爽 ;
谢冰清 ;
王祯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27 (03) :274-281
[3]   贫困大学生社会适应的社会支持因子研究 [J].
刘建榕 ;
陈幼贞 ;
方秋容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 20 (06) :943-945
[4]   社会适应性与个体适应性同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 [J].
刘延庆 ;
张陟遥 .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2, 30 (07) :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