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黔准静止锋诱发贵州春季暴雨的锋生机制分析

被引:26
作者
杜正静 [1 ,2 ]
何玉龙 [3 ]
熊方 [4 ]
邓晓红 [1 ]
石开银 [1 ]
彭倩 [5 ]
机构
[1] 贵州省气象服务中心
[2] 贵州省山地气候与资源重点实验室
[3] 黔南州气象局
[4] 贵州省气象局
[5] 贵阳市气象局
关键词
滇黔准静止锋; 春季暴雨; 锋生机制; 物理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41 [气团和锋]; P426.62 [液态降水(降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卫星云图、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和逐6 h的1°×1°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3-2006年春季滇黔准静止锋背景下,出现的5次贵州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在准静止锋背景下,贵州春季暴雨是由高低空急流、高空槽、冷空气与准静止锋的共同作用产生的。低空急流将大量的水汽从孟加拉湾和北部湾输送到贵州,不断积累对流有效位能;高空急流的加速增强了"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大尺度上升运动,并通过急流下侧的正环流圈带动冷空气南下,使得准静止锋活跃锋生,是暴雨天气过程的触发机制。锋生现象分析表明,高空急流加速导致对流层中高层极锋锋区内锋生和对流层中层正环流圈的形成,加强了准静止锋附近的水平变形和垂直运动,进而促使锋生加强。水平变形和垂直运动对暴雨的产生也有直接影响:水平变形项范围越大则降雨强度越强,与垂直运动相关的倾斜项移动与在准静止锋附近生成的强对流云团的移动方向一致。准静止锋与贵州春季的暴雨过程关系密切,暴雨落区集中分布在准静止锋南侧1个纬距带内。高空急流加速度、冷锋附近的水汽辐合强度以及对流有效位能的高能舌区范围对暴雨范围和强度有指示作用。基于以上锋生机制,提炼了滇黔准静止锋诱发贵州春季暴雨的物理模型。
引用
收藏
页码:357 / 36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1]   广西和贵州MCC暴雨过程综合分析 [J].
井喜 ;
陈见 ;
胡春娟 ;
井宇 ;
屠妮妮 ;
王东海 ;
张人禾 .
高原气象, 2009, 28 (02) :335-351
[12]   2001年1月滇黔准静止锋在演变过程中的结构及大气环流特征分析 [J].
杜正静 ;
丁治英 ;
张书余 .
热带气象学报, 2007, (03) :284-292
[13]   梅雨锋云系的结构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J].
姚秀萍 ;
于玉斌 ;
赵兵科 .
高原气象, 2005, (06) :1002-1011
[14]   中国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形成机理以及监测与预测理论和方法研究 [J].
倪允琪 ;
周秀骥 .
气象学报, 2004, (05) :647-662
[15]   昆明准静止锋结构 [J].
段旭 ;
李英 ;
孙晓东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2, (02) :205-209
[16]   变形场锋生条件下斜压锋区上对称波包的发展 [J].
王兴宝 ;
伍荣生 .
气象学报, 2000, (04) :403-417
[17]   1991年7月上旬贵州地区暴雨过程物理机制的诊断研究 [J].
寿绍文 ;
王祖锋 .
气象科学, 1998, (03) :231-238
[18]   锋生过程对扰动发展的影响 [J].
王兴宝 .
大气科学, 1997, (04) :89-101
[19]   一次西南静止锋的准地转锋生函数分析 [J].
杨洋 ;
俞佚名 .
高原气象 , 1995, (03) :365+367-372
[20]   高空急流加速与低层锋生 [J].
高守亭 ;
陶诗言 ;
不详 .
大气科学 , 1991, (02) :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