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区春夏季冰雹云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被引:33
作者
鲁德金 [1 ,2 ]
陈钟荣 [1 ]
袁野 [2 ]
吴林林 [2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2] 安徽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关键词
安徽; 冰雹; 回波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12.25 [雷达探测]; P426.64 [固态非晶状降水];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分析安徽地区春夏季冰雹云雷达回波特征,对人工影响天气防雹作业有重要意义。根据2002-2013年间安徽省地面降雹资料,结合合肥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探测资料,使用Storm Cell Identification and Tracking(SCIT)算法设计风暴识别、追踪程序,得到3-8月59站次的降雹过程。统计分析冰雹云回波强度、回波高度、单体VIL等特征信息,结果表明:6-7月安徽地区降雹概率最大,1日中15-18时降雹概率最大。安徽地区春夏季冰雹云回波强度至少为55 dBz,大多数为60~70 dBz,单体VIL至少为30 kg·m-2,大多数为40~80 kg·m-2。单体VIL与最大反射率的变化趋势比较一致,最大值往往出现在降雹时间附近。安徽地区春夏季冰雹云回波顶高平均13.6 km,30 dBz风暴顶高平均12.1 km,最大回波顶高达17 km以上。
引用
收藏
页码:1104 / 111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2012.4.11”两个强降雹超级单体特征分析 [J].
陈秋萍 ;
陈齐川 ;
冯晋勤 ;
黄铃光 .
气象, 2015, 41 (01) :25-33
[2]   滇南冰雹的预报预警方法研究 [J].
段鹤 ;
严华生 ;
马学文 ;
罗庆仙 ;
刘建平 .
气象, 2014, 40 (02) :174-185
[3]   2012年早春广西高架雷暴冰雹天气过程分析 [J].
农孟松 ;
赖珍权 ;
梁俊聪 ;
董良淼 ;
刘国忠 .
气象, 2013, 39 (07) :874-882
[4]   唐山地区冰雹气候特征与雷达回波分析 [J].
王秀玲 ;
郭丽霞 ;
高桂芹 ;
郑艳萍 ;
刘爽 ;
匡顺四 .
气象, 2012, 38 (03) :344-348
[5]   冰雹云和雷雨云单体VIL演变特征对比分析 [J].
刘治国 ;
陶健红 ;
杨建才 ;
傅朝 ;
梁海河 .
高原气象, 2008, 27 (06) :1363-1374
[6]   VIL和VIL密度在冰雹云判据中的应用 [J].
刁秀广 ;
朱君鉴 ;
黄秀韶 ;
杨传凤 ;
刘志红 ;
耿力 .
高原气象 , 2008, (05) :1131-1139
[7]   新一代天气雷达冰雹探测算法及在业务中的应用 [J].
吴林林 .
气象, 2006, (01) :51-55
[8]   重庆地区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统计特征 [J].
江玉华 ;
丁明星 ;
陈群 ;
刘婷婷 .
气象, 2005, (03) :36-40+0
[9]   北京地区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特征 [J].
王令 ;
康玉霞 ;
焦热光 ;
卞素芬 ;
丁青兰 .
气象, 2004, (07) :31-35+65
[10]   平凉冰雹云回波特征分析 [J].
张鸿发 ;
左洪超 ;
郄秀书 ;
郭三刚 .
气象学报, 2002, (01) :1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