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国家治理视域下压力型体制的责任政治逻辑

被引:27
作者
马雪松 [1 ,2 ,3 ]
王慧 [1 ]
机构
[1]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2] 吉林大学政治学系
[3]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关键词
压力型体制; 国家治理体系; 国家治理能力; 责任政治; 基层治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035 [国家行政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基于现代国家治理角度审视压力型体制,可以推进压力型体制研究内容的拓展与理论阐释的深入,进而揭示压力型体制的治理要求与治理路径。根据责任政治的构成要素与内在环节,可从权责结构、职责界定、究责机制、督责举措四个维度考察压力型体制的责任困境。对此,应在科学划定权责关系的基础上正确看待不同主体,在促使公共权力符合相应职责的基础上强化职能重构,在协调刚性与弹性、决策与执行、规则与绩效的基础上推进责任追究,在督促并引导主体落实各自任务的基础上实现督责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134 / 140+147+188 +14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完善清单制:科学规范中的技术治理 [J].
石亚军 ;
王琴 .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8, (06) :55-63
[2]   “一票否决制”检视及其完善思路 [J].
战旭英 .
理论探索, 2017, (06) :79-84
[3]   从压力型体制到督办责任体制:中国国家现代化导向下政府运作模式的转型与机制创新 [J].
陈水生 .
行政论坛, 2017, 24 (05) :16-23
[4]   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责任政治逻辑 [J].
马雪松 .
社会科学战线, 2016, (07) :178-185
[7]   现代国家制度建设:中国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J].
李放 .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35 (04) :29-35
[8]   压力型体制:一个概念的简明史 [J].
杨雪冬 .
社会科学, 2012, (11) :4-12
[9]   “职责同构”批判 [J].
朱光磊 ;
张志红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01) :101-112
[10]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 人民出版社 , 习近平,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