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5 条
青海湟水河流域不同退耕还林模式水土保持效应
被引:7
作者:
赵串串
[1
]
董旭
[2
]
辛文荣
[2
]
王湜
[1
]
杨乔媚
[1
]
机构:
[1] 陕西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青海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来源:
关键词:
退耕还林;
水土保持;
径流小区;
侵蚀模数;
枯落物;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9.05.016
中图分类号:
S157.1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基于野外定点观测资料收集和室内实验分析,研究了青海湟水河流域不同退耕还林模式下水土保持效应,结果表明:41 a青杨>41 a云杉>天然次生灌木林>9 a云杉沙棘混交>9 a沙棘>9 a云杉(坡位下)>9 a云杉(坡位上)>4 a云杉沙棘混交>农田。同时对照农耕地土壤:退耕还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特性在退耕5 a后有明显变化,天然次生灌木林稳渗率>9 a云杉沙棘混交>4 a云杉沙棘混交>农田;土壤可蚀性因子从农耕地的0.773减少到次生灌木林的0.483;41 a青杨枯落物单位面积有效蓄水量是41 a云杉的2.6倍。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29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