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冬季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及其可能成因分析

被引:12
作者
杨柳妮
武炳义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东亚冬季; 地表气温; 经验正交函数; 年代际变化; 海温; 海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1979~2011年美国NCEP/NCAR和日本JRA-25月平均再分析资料,本文分析了东亚冬季地表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两套再分析资料所揭示的东亚冬季地表气温的前两个主模态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即第1模态(EOF1)突出地表现为空间一致性变化特征;第2模态(EOF2)表现为南北反向变化,且EOF2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生了显著的年代际变化,即由南冷北暖的异常分布型向南暖北冷型转变.进一步分析发现,1997~2011年和1979~1996年两个时段的同期冬季海平面气压之差在欧亚大陆呈北正南负型分布;冬季500 hPa高度差在欧亚大陆北部和东亚北部分别为正、负高度异常;200 hPa纬向风差值场表现出东亚急流偏北偏强的特征.说明东亚冬季地表气温的年代际变化与欧亚中高纬环流系统变化密切相关.此外,前期秋季外强迫(海温、海冰)的差值场分布显示,北大西洋、北印度洋以及西北太平洋海温和欧亚大陆北部边缘海区、波弗特海海冰都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生了显著变化,且前期秋季北大西洋海温和北极海冰与东亚冬季地表气温的年代际变化时间一致,这表明秋季海温和海冰都可能是东亚冬季地表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生年代际变化的影响因素.当然,这些外强迫影响东亚冬季地表气温年代际变化的过程、机理和相对贡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数值模拟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2728 / 273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ENSO和北极涛动对东亚冬季气候异常的综合影响 [J].
陈文 ;
兰晓青 ;
王林 ;
马音 .
科学通报, 2013, 58 (08) :634-641
[2]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和环流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内动力成因 [J].
黄荣辉 ;
刘永 ;
冯涛 .
科学通报, 2013, 58 (08) :617-628
[4]   北半球冬季欧亚遥相关型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J].
刘毓赟 ;
陈文 .
大气科学, 2012, 36 (02) :423-432
[5]   春季北大西洋涛动与东亚夏季风年际关系的转变及其可能成因分析 [J].
左金清 ;
李维京 ;
任宏利 ;
陈丽娟 .
地球物理学报, 2012, 55 (02) :384-395
[6]   秋-冬季节北极海冰对冬季西伯利亚高压的影响 [J].
武炳义 ;
苏京志 ;
张人禾 .
科学通报, 2011, 56 (27) :2335-2343
[7]   年际和年代际冷暖变化是人类活动碳排放量增减的诱因 [J].
钱维宏 ;
陆波 ;
梁浩原 .
科学通报, 2011, (01) :71-76
[8]   几种再分析地表气温资料在中国区域的适用性评估 [J].
赵天保 ;
符淙斌 .
高原气象, 2009, (03) :594-606
[9]   北半球环状模异常时温度场异常的成因再探讨 [J].
所玲玲 ;
谭本馗 ;
黄嘉佑 .
科学通报, 2009, 54 (06) :798-803
[10]   全球海表温度场中主要的年代际突变及其模态 [J].
肖栋 ;
李建平 .
大气科学, 2007, (05) :839-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