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语地名及其研究——壮语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之一

被引:23
作者
覃凤余
机构
[1] 广西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
壮语地名; 语言文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218 [壮语];
学科分类号
0501 ; 050107 ;
摘要
壮语地名是用壮族人的思维方式命名、体现壮族文化内涵的地名。守土性、混合性、壮汉对应复杂性是壮语地名的特点。通名和专名是壮语地名词汇系统的重要内容。对壮语地名的研究,有民族学、人类学、农业史、语言学诸多方面的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09 / 12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释“圩(墟、虚)” [J].
韦树关 .
民族语文, 2003, (02) :42-45
[2]   壮语地名的文化色彩——壮族语言文化系列研究之一 [J].
韦达 .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 (04) :90-94
[3]   从地名比较看壮族与泰族由同源走向异流——壮族文化语言学研究系列论文之二 [J].
潘其旭 .
广西民族研究, 2001, (01) :38-50
[4]   岭南地名中的若干文化内涵 [J].
宋长栋 .
肇庆学院学报, 2000, (03) :62-66
[5]   岭南地名中所见语言的接触、浸润与交融 [J].
宋长栋 .
学术研究, 2000, (09) :102-105
[6]   “武夷”、“若菌”古越语释义 [J].
龚群虎 .
汕头大学学报, 2000, (02) :69-71
[7]   桂东南壮语地名趣谈 [J].
覃正 ;
封天 .
广西民族研究, 1999, (04) :89-90
[8]   以“那文化”研究为基础建立壮学体系的理论构架 [J].
潘其旭 .
广西民族研究, 1998, (01) :77-92
[9]   壮语地名的缘起、内涵及其特点剖析 [J].
红波 .
广西民族研究, 1997, (03) :77-83
[10]   古越语地名人名解义 [J].
郑张尚芳 .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 (04) :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