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生态地球化学成果应用于农用地分等及质量动态监测初步构想
被引:25
作者
:
何中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何中发
孙彦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孙彦伟
方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方正
李勤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李勤奋
李金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李金柱
夏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夏晨
温晓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温晓华
张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张琢
机构
:
[1]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来源
:
上海地质
|
2009年
/ 03期
关键词
:
生态地球化学;
土地质量;
地球化学评估;
农用地分等;
动态监测;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
以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农用地分等定级等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为研究对象,从土地质量生态管护的角度出发,重点研究了地球化学成果如何与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进行整合和对接,初步提出了评价单元、评价因子的整合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38+43 +4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宁夏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可利用土地资源的计算方法
[J].
张建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宁夏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张建宁
.
测绘技术装备,
2009,
(01)
:35+30
-35
[2]
主体功能区划与中国区域规划创新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方忠权
;
丁四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丁四保
.
地理科学,
2008,
(04)
:483
-487
[3]
上海市主体功能区划分技术方法研究
[J].
王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王敏
;
熊丽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熊丽君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黄沈发
.
环境科学研究,
2008,
(04)
:205
-209
[4]
我国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思路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孟召宜
;
朱传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朱传耿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渠爱雪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杜艳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02)
:139
-144
[5]
综合功能区划的区域实践——以东北地区为例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楚波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金凤君
.
地理科学进展,
2007,
(06)
:68
-77+146
[6]
平泉县生态功能区划与主体功能区划研究
[J].
王瑞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北省地理科学研究所
河北省地理科学研究所
王瑞君
;
高士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北省地理科学研究所
河北省地理科学研究所
高士平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宇文会娟
;
栗志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北省地理科学研究所
河北省地理科学研究所
栗志强
;
张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北省地理科学研究所
河北省地理科学研究所
张伟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焦广民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7,
(05)
:95
-99
[7]
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划方法探讨
[J].
刘传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刘传明
;
李伯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李伯华
;
曾菊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曾菊新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7,
(03)
:64
-68
[8]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樊杰
.
地理学报,
2007,
(04)
:339
-350
[9]
城市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评价初探
[J].
孟旭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孟旭光
;
强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
北京大学
强真
;
吕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
北京大学
吕宾
.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6,
(05)
:28
-30+47
[10]
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M].彭震伟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
1
→
共 10 条
[1]
宁夏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可利用土地资源的计算方法
[J].
张建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宁夏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张建宁
.
测绘技术装备,
2009,
(01)
:35+30
-35
[2]
主体功能区划与中国区域规划创新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方忠权
;
丁四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丁四保
.
地理科学,
2008,
(04)
:483
-487
[3]
上海市主体功能区划分技术方法研究
[J].
王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王敏
;
熊丽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熊丽君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黄沈发
.
环境科学研究,
2008,
(04)
:205
-209
[4]
我国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思路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孟召宜
;
朱传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朱传耿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渠爱雪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杜艳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02)
:139
-144
[5]
综合功能区划的区域实践——以东北地区为例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楚波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金凤君
.
地理科学进展,
2007,
(06)
:68
-77+146
[6]
平泉县生态功能区划与主体功能区划研究
[J].
王瑞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北省地理科学研究所
河北省地理科学研究所
王瑞君
;
高士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北省地理科学研究所
河北省地理科学研究所
高士平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宇文会娟
;
栗志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北省地理科学研究所
河北省地理科学研究所
栗志强
;
张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北省地理科学研究所
河北省地理科学研究所
张伟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焦广民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7,
(05)
:95
-99
[7]
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划方法探讨
[J].
刘传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刘传明
;
李伯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李伯华
;
曾菊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曾菊新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7,
(03)
:64
-68
[8]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樊杰
.
地理学报,
2007,
(04)
:339
-350
[9]
城市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评价初探
[J].
孟旭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孟旭光
;
强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
北京大学
强真
;
吕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
北京大学
吕宾
.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6,
(05)
:28
-30+47
[10]
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M].彭震伟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