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中生界油气二次运移动力研究

被引:21
作者
丁晓琪
张哨楠
易超
谢世文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二次运移; 浮力; 异常压力; 镇泾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镇泾地区中生界油藏具有储层致密、丰度低、储量大的特点,已钻遇的多口高产井显示出中生界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西南缘中生界具有多个油气成藏动力系统,不同的油气成藏动力系统具有不同的二次运移动力和通道。通过埋藏史、泥岩压实曲线及物性特征等研究,认为长8段超低渗透油藏的二次运移动力为上覆烃源岩的异常压力,通道主要为渗透层;长6段特低渗透油藏的二次运移动力主要为下伏烃源岩的异常压力,局部为浮力,通道主要为裂缝,其次为渗透层;而延安组油藏的二次运移动力为浮力,通道为裂缝、不整合面和渗透层。对油气二次运移动力和通道的研究,可以更加精细追踪油气运移指向,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提供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油气倒灌不可能发生 [J].
李传亮 .
岩性油气藏, 2009, 21 (01) :6-10
[2]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带三叠系延长组和侏罗系油气成藏期研究 [J].
黄志龙 ;
江青春 ;
席胜利 ;
张才利 ;
张菊红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24 (01) :21-24+109
[3]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镇泾油田前侏罗纪古地貌与油层分布规律 [J].
丁晓琪 ;
张哨楠 ;
刘岩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8, 30 (04) :385-388+395
[4]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特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分布规律及其渗流作用[J]. 曾联波,高春宇,漆家福,王永康,李亮,屈雪峰.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S1)
[5]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二次运移动力条件 [J].
刘新社 ;
席胜利 ;
黄道军 ;
张清 ;
王欣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02) :143-147
[6]   镇泾区块延长组层序格架内油层分布规律研究 [J].
丁晓琪 ;
张哨楠 ;
刘岩 ;
刘鹏坤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2) :49-53+188
[7]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前侏罗纪古地貌对延安组下部油藏的控制作用 [J].
郭正权 ;
张立荣 ;
楚美娟 ;
黄锦绣 .
古地理学报, 2008, (01) :63-71
[8]   油气初次运移理论新探 [J].
李传亮 ;
张景廉 ;
杜志敏 .
地学前缘, 2007, (04) :132-142
[9]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特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特征及成因 [J].
曾联波 ;
李忠兴 ;
史成恩 ;
王正国 ;
赵继勇 ;
王永康 .
地质学报, 2007, (02) :174-180
[10]   论鄂尔多斯盆地长段优质油源岩在低渗透油气成藏富集中的主导作用——强生排烃特征及机理分析 [J].
张文正 ;
杨华 ;
李剑锋 ;
马军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3) :28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