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深浅构造特征及盆山耦合关系

被引:9
作者
赵瑞斌 [1 ]
卢静芳 [1 ]
杨主恩 [2 ]
曲国胜 [3 ]
马宗晋 [2 ]
机构
[1]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2]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3] 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
关键词
天山; 深浅构造; 盆山耦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由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表明,天山构造带具有复杂的深浅构造关系。以纳伦-那拉提-红柳河构造缝合带为轴,天山南北两侧构造表现出明显的对称性,在纵向上,则表现出上、下硬、中间软的"三明治"式独特的圈层结构。在南北向构造挤压作用下,天山南侧显示塔里木板块向北作陆内俯冲,与天山地壳岩石圈发生层间插入与拆沉作用,在山前,基底卷入盖层变形;天山北侧准噶尔板块向天山挤入,发生构造挠曲,并形成山前深坳陷。天山南北两侧表现出不同的盆山耦合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278 / 28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盆山耦合关系研究 [J].
许建东 ;
马宗晋 ;
曲国胜 ;
李军 .
新疆石油地质, 2008, (02) :143-146
[2]   横跨天山的人工爆炸地震剖面 [J].
卢德源 ;
李秋生 ;
高锐 ;
李英康 ;
李德兴 ;
刘文 ;
张之英 .
科学通报, 2000, (09) :982-988
[3]   天山与阴山─燕山造山带的深部结构和地震 [J].
马宗晋 ;
赵俊猛 .
地学前缘, 1999, (03) :95-102
[4]   天山西段岩石圈深部结构及其与南北盆地构造关系 [J].
鲁新便 ;
张云智 ;
王新维 ;
杨卫东 ;
李冰 .
新疆地质, 1998, (04) :337-342
[5]   北天山地区活动逆断裂-褶皱带构造与潜在震源区估计 [J].
杨晓平 ;
邓起东 ;
张培震 ;
徐锡伟 ;
于贵华 ;
冯先岳 .
地震地质, 1998, (03) :2-8
[6]   塔里木盆地中部地震转换波测深及其解释 [J].
张家茹 ;
邵学钟 ;
范会吉 .
地震地质, 1998, (01) :35-37+39+41-43
[7]   天山的晚新生代构造变形及其地球动力学问题 [J].
张培震 ;
邓起东 ;
杨晓平 ;
彭斯震 ;
徐锡伟 ;
冯先岳 .
中国地震, 1996, (02) :23-36
[8]   中亚地区大陆碰撞的影响与作用力 [J].
戈澍谟 .
科学通报, 1983, (07) :423-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