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19
作者
李贵勇 [1 ]
宁波 [1 ]
刘玉文 [2 ]
胡慧 [3 ]
王安东 [2 ]
李加华 [3 ]
夏琼梅 [1 ]
邓安凤 [1 ]
杨从党 [1 ]
机构
[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2] 临沧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3] 双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关键词
再生稻; 精确定量; 栽培技术;
D O I
10.16213/j.cnki.scjas.2012.06.033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2010~2011年,在临沧市以再生力强的高产组合宜优673为材料,在头季稻种植采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创造高产的基础上,设置播期、促芽肥用量及施用时期、留桩高度、不同栽培技术的对比试验,探索再生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结果表明,采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种植的头季稻和再生稻均比当地高产栽培技术增产,两季增产3.21 t/hm2,增22.22%,其中再生稻增产2.16 t/hm2,增132.90%。在云南再生稻头季应在2月20日以前育秧,4月中旬前移栽,8月中旬前收获,再生季于10月中旬收获;再生稻的产量与头季稻的产量相关性达到极显著,要提高再生稻的产量,必须确保头季稻的高产。在云南省再生季的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为总氮肥用量195 kg/hm2,在头季稻齐穗后15~20 d和收割后2~3 d两次平均施完,留桩高度30 cm。
引用
收藏
页码:1977 / 198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不同栽培处理下杂交水稻渝香203的再生性分析 [J].
张现伟 ;
李经勇 ;
唐永群 ;
姚雄 .
西南农业学报, 2012, (01) :59-62
[2]   超级稻中浙优1号蓄留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J].
黄其椿 ;
何大福 ;
黄世礽 ;
林明龙 ;
陈同聪 ;
何万福 ;
梁玉祥 ;
农振平 .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 (31) :19073-19074+19077
[3]   冬水田杂交中稻栽秧密度与方式互作对头季稻及再生稻生长的影响 [J].
徐富贤 ;
范青华 ;
陈应平 ;
陈昌荣 ;
陈定素 ;
曾静成 ;
陈祖君 ;
张林 ;
刘茂 ;
周兴兵 ;
郭晓艺 ;
熊洪 ;
朱永川 .
西南农业学报, 2010, 23 (03) :629-635
[4]   杂交中稻再生芽生长的影响因素研究 [J].
张林 ;
郭晓艺 ;
刘茂 ;
熊洪 ;
朱永川 ;
周兴兵 ;
徐富贤 .
西南农业学报, 2010, 23 (02) :309-314
[5]   云南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百亩连片亩产吨粮的原因分析 [J].
李贵勇 ;
宁加朝 ;
陈书 ;
杨再荣 ;
吴志平 ;
谭文军 ;
李刚华 ;
杨从党 .
中国稻米, 2009, (04) :57-58
[6]   水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J].
蔡志刚 .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01) :75-77+136
[7]   南方稻区再生稻研究进展及发展 [J].
熊洪 ;
冉茂林 ;
徐富贤 ;
洪松 .
作物学报, 2000, (03) :297-304
[8]   云南省再生稻生产及其高产措施 [J].
后栋材,贺庆瑞 .
云南农业科技, 1996, (03) :6-7
[9]   云南省再生稻种植气候生态区划 [J].
陈国惠 ;
张洪 ;
王贵学 ;
任昌福 ;
黄友钦 ;
刘仕琳 ;
庞江春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4, (04) :390-395
[10]   再生稻丰产技术研究 [J].
李义珍 ;
黄育民 ;
陈子聪 ;
蔡亚港 ;
黄海明 .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1991, (01)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