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星载云雷达资料的东亚大陆云垂直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16
作者
尹金方 [1 ,2 ]
王东海 [2 ]
翟国庆 [1 ]
王志恩 [3 ]
机构
[1]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3] 美国怀俄明大学大气科学系
关键词
Cloudsat资料; 云垂直结构; 降水云和非降水云; 雷达反射率; 频数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5 [云];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近5年(2006年6月—2011年4月)的Cloudsat卫星资料分析了东亚大陆云垂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降水(文中可降水是根据观测到的可降水粒子信息计算到达地面的降水,并不是指地面观测到的实际降水)云和非降水云的雷达反射率(回波)垂直分布存在一定差异,除降水云反射率通常接地外,降水云主要集中在8 km以下,反射率通常为-20—15dBz,非降水云主要集中在4—12 km,反射率为-28—0 dBz;降水云雷达反射率频数大值中心在2 4 km,对应的雷达反射率为0—10 dBz,而非降水云出现在8—10 km,且对应的雷达反射率为-26—-24 dBz;(2)从雷达反射率廓线来看,降水云中雷达反射率随高度的变化先增强后减弱,而非降水云几乎不变;(3)液态降水云、固态降水云和毛毛雨降水云反射率的垂直分布明显不同;(4)液态降水云自11至7 km雷达反射率迅速增强,表明此高度是粒子快速增长的优势空间;(5)固态降水云中-15℃温度频数分布与雷达反射率频数大值中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表明在-15℃附近的条件下冰相粒子凝华-碰冻是粒子增长的优势过程;(6)云的垂直结构随着季节变更而变化,降水云春季、夏季和秋季的雷达反射率垂直分布变化不明显,而冬季主要在低层;固态降水云的垂直分布频数大值中心从春季至冬季呈"双-单"中心交替变化,且与云中-15℃频数分布变化一致;非降水云雷达反射率垂直分布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7)深对流云和雨层云是形成降水粒子的主要云型。
引用
收藏
页码:121 / 13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利用Cloudsat卫星资料分析冻雨天气的云结构 [J].
陈英英 ;
武文辉 ;
唐仁茂 ;
周毓荃 ;
毛节泰 ;
赵姝慧 .
气象, 2011, 37 (06) :707-713
[2]   基于CloudSat资料的冷涡对流云带垂直结构特征 [J].
钟水新 ;
王东海 ;
张人禾 ;
刘英 .
应用气象学报, 2011, 22 (03) :257-264
[3]   基于CloudSat资料的中国及周边地区云垂直结构统计分析 [J].
王帅辉 ;
韩志刚 ;
姚志刚 ;
赵增亮 ;
项杰 .
高原气象 , 2011, (01) :38-52
[4]   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大气垂直结构探测述评 [J].
王标 .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2011, (01) :2-10
[5]   利用探空数据分析云垂直结构的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J].
周毓荃 ;
欧建军 .
气象, 2010, 36 (11) :50-58
[6]   利用多种卫星研究台风“艾云尼”宏微观结构特征 [J].
赵姝慧 ;
周毓荃 .
高原气象, 2010, 29 (05) :1254-1260
[7]   降水性层云含水量跃变对应的微结构观测研究 [J].
王慧娟 ;
牛生杰 ;
雷恒池 ;
吴玉霞 .
大气科学学报, 2010, 33 (02) :212-219
[8]   2008年1月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特征及其天气动力学成因的初步分析 [J].
王东海 ;
柳崇健 ;
刘英 ;
魏凤英 ;
赵南 ;
姜智娜 ;
李英 ;
陈菊英 ;
王亚非 ;
施晓晖 ;
徐祥德 .
气象学报, 2008, (03) :405-422
[9]   吉林地区一次积层混合云宏微观结构特征观测分析 [J].
崔莲 ;
郭学良 ;
杨军 .
吉林气象, 2007, (01) :31-34
[10]   西北地区云和降水微物理特征个例分析 [J].
李淑日 .
气象, 2006, (08) :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