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霾天气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51
作者
过宇飞
刘端阳
周彬
夏健
吴莹
胡映红
机构
[1] 江苏省无锡市气象局
关键词
霾; 能见度; 后向轨迹; 污染; 汽车尾气; 秸秆燃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7.1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太湖北岸无锡气象局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1980—2011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及1991—2011年无锡市统计年鉴资料,对无锡市霾天气演变特征、气象要素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无锡市的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近5年来更加明显;霾日数冬季>春季>秋季>夏季;连续10 d及以上霾过程都经历了地面均压场、入海高压后部及地面倒槽3个连续天气过程。出现重度霾的地面天气形势为地面均压场型、冷锋前型、地面低压倒槽型3种类型。连续10 d以上的霾及重度霾,中低空气团的后向轨迹都出现了下沉运动,且气团经过地区为污染物浓度较高区域。工业污染物中的粉尘排放是造成20世纪90年代霾日数增加的最大因素,2004年以后由于工业废气的排放量以及汽车拥有量的逐年增加,霾日数仍然呈上升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1314 / 132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46 条
[1]  
北京雾霾天气期间气溶胶光学特性[J]. 于兴娜,李新妹,登增然登,德庆央宗,袁帅.环境科学. 2012(04)
[2]   2009年上海浦东新区能见度资料的深度分析——兼论高时间分辨率地面观测资料的应用 [J].
毕凯 ;
王广河 ;
毛节泰 .
气象, 2012, 38 (02) :220-227
[3]   天津市区秋冬季大气气溶胶散射系数的变化特征 [J].
徐梅 ;
韩素芹 ;
武国良 ;
赵玉娟 .
气象, 2011, 37 (12) :1566-1571
[4]   江苏省一次重霾污染天气的特征和机理分析 [J].
朱佳雷 ;
王体健 ;
邢莉 ;
穆青 ;
周德荣 .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 (12) :1943-1950
[5]   华南霾日和雾日的气候特征及变化 [J].
伍红雨 ;
杜尧东 ;
何健 ;
潘蔚娟 .
气象, 2011, 37 (05) :607-614
[6]   粗粒子气溶胶远距离输送造成华南严重空气污染的分析 [J].
吴兑 ;
吴晟 ;
李菲 ;
陈欢欢 .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 (04) :540-545
[7]   长三角区域城市间一次污染跨界影响 [J].
程真 ;
陈长虹 ;
黄成 ;
黄海英 ;
李莉 ;
王红丽 .
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1 (04) :686-694
[8]   灰霾天气的形成与演化 [J].
吴兑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1, 34 (03) :157-161
[9]   秸秆焚烧影响南京空气质量的成因探讨 [J].
尹聪 ;
朱彬 ;
曹云昌 ;
苏继锋 ;
王晓英 ;
王洪 .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 (02) :207-213
[10]   北京灰霾天气PM10中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 [J].
牛红亚 ;
邵龙义 ;
刘君霞 ;
李金娟 ;
王静 .
中国环境监测, 2011, 27 (01) :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