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中晚稻的稻菜轮作模式对土壤酶活性及可培养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28
作者
徐培智 [1 ]
解开治 [1 ]
陈建生 [1 ]
唐拴虎 [1 ]
张发宝 [1 ]
黄旭 [1 ]
李康活 [2 ]
机构
[1]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广东省养分资源循环利用与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
[2]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菜地; 轮作模式; 土壤酶活性; 可培养微生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4 [土壤生物学]; S511.3 [按成熟时期早迟分]; S63 [蔬菜园艺];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901 ; 090202 ;
摘要
通过不同地点的小区试验,研究不同轮作模式对土壤酶活性及可培养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季中晚稻的稻菜轮作模式和休闲轮作模式明显提高了土壤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其中稻菜轮作模式的效果又优于休闲轮作模式;与蔬菜连作模式相比,土壤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平均提高了48.1%和27.2%,有效降低土壤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在可培养的土壤微生物群落中,不同种植模式完成一个周期后,稻菜轮作模式改善了微生物群落的组成,明显提高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减少真菌数量,对维持土壤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923 / 92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设施蔬菜轮作和连作土壤酶活性的研究 [J].
吴凤芝 ;
孟立君 ;
王学征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 (04) :554-558+564
[2]   “123种植模式”在增城市的示范应用效果 [J].
李茂禾 ;
陈桂明 ;
何成敏 ;
吴颜洲 ;
何健灵 ;
周少川 ;
李康活 .
广东农业科学, 2006, (06) :6-7
[3]   放线菌在植病生防中的研究进展 [J].
姜钰 ;
董怀玉 ;
徐秀德 ;
刘志恒 ;
樊慧梅 .
杂粮作物, 2005, (05) :329-331
[4]   不同农业措施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J].
李彩华 ;
靳学慧 ;
台莲梅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5, (04) :31-34
[5]   土壤磷酸酶活性对施肥-种植-耕作制度的响应 [J].
沈菊培 ;
陈利军 .
土壤通报, 2005, (04) :622-627
[6]   稻麦轮作田改为菜地后生化指标的变化 [J].
张华勇 ;
尹睿 ;
黄锦法 ;
林先贵 ;
曹志洪 ;
王俊华 .
土壤, 2005, (02) :182-186
[7]   稻-麦轮作系统土壤水解酶及氧化还原酶活性对开放式空气CO浓度增高的响应 [J].
张玉兰 ;
张丽莉 ;
陈利军 ;
武志杰 ;
不详 .
应用生态学报 , 2004, (06) :1014-1018
[8]   广东农业产业化的几个科技问题探讨 [J].
李康活 .
广东农业科学, 2004, (02) :46-49
[9]   保护地菜田与稻麦轮作田土壤微生物学特征的比较 [J].
尹睿 ;
张华勇 ;
黄锦法 ;
林先贵 ;
王俊华 ;
曹志洪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4, (01) :57-62
[10]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调控土壤肥力的作用 [J].
孙瑞莲 ;
赵秉强 ;
朱鲁生 ;
徐晶 ;
张夫道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3, (04) :406-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