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隐蔽油气输导研究

被引:4
作者
张江利
夏立元
吴丽娜
任延鹏
刘京煊
机构
[1] 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
关键词
川西盆地; 前陆盆地; 隐蔽油气输导; 断裂带; 隐蔽油气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在岩性地层和层序地层的对比和划分基础之上,对川西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进行了隐蔽输导研究,认为工区内隐蔽油气输导途径主要有3种,分别为不整合面、连续的砂体地层和"亚前陆断裂带"。进一步分析了3类隐蔽输导的具体特征以及"亚前陆断裂带"的形成、发育过程及其对油气输导的意义。最后通过油气隐蔽输导以及地层、构造等研究,找到了两处油气聚集区域,从油气隐蔽输导方面给出了这两处油气聚集区油气运移的主要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0+34+121 +3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川西两期前陆盆地南北两段构造演化的地球物理特征 [J].
钟锴 ;
徐鸣洁 ;
王良书 ;
贾东 ;
魏国齐 .
石油学报, 2004, (06) :29-32+37
[2]   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形成机制——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为例 [J].
李丕龙 ;
张善文 ;
宋国奇 ;
肖焕钦 ;
王永诗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4, (01) :3-10
[3]   中国中西部两期前陆盆地的形成及其控气作用 [J].
贾承造 ;
魏国齐 ;
李本亮 ;
肖安成 ;
冉启贵 .
石油学报, 2003, (02) :13-17
[4]   辽西低凸起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及勘探潜力 [J].
姜培海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1, (04) :24-27+4
[5]   川西龙门山冲断系构造样式与前陆盆地演化 [J].
刘和甫 ;
梁慧社 ;
蔡立国 ;
沈飞 .
地质学报, 1994, (02) :101-118
[6]  
四川盆地形成与演化.[M].郭正吾等著;.地质出版社.1996,
[7]  
龙门山冲断带与川西前陆盆地的形成演化.[M].刘树根著;.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