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保护性耕作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22
作者
王靖 [1 ]
林琪 [1 ]
倪永君 [2 ]
刘义国 [1 ]
王炳军 [3 ]
机构
[1] 青岛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2] 青岛农业大学总务处
[3] 胶州市农业机械管理局
关键词
冬小麦; 旱地; 保护性耕作; 光合特性;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给胶东地区旱地保护性耕作提供技术依据,设置传统耕作(CT)、还田免耕(NT1)、整秆还田免耕(NT2)和还田深松免耕(NTS)4个耕作方式,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小麦花后叶面积指数及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明显高于CT处理,且高值持续时间长,有利于光合功能期的延长,增强了籽粒灌浆速率,最终提高了穗粒数和千粒重,其中NTS处理表现最好,但保护性耕作降低了公顷穗数,比传统耕作减少240万/ha,产量表现:NTS>CT>NT2>NT1,说明土壤深松与秸秆还田相结合是该地区旱地冬小麦最适宜的耕作方式。
引用
收藏
页码:480 / 48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土壤耕作及秸秆还田对冬小麦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 [J].
韩宾 ;
李增嘉 ;
王芸 ;
宁堂原 ;
郑延海 ;
史忠强 .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02) :48-53
[2]   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李友军 ;
吴金芝 ;
黄明 ;
姚宇卿 ;
张灿军 ;
蔡典雄 ;
金轲 .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12) :44-48
[3]   少免耕对灌溉农田冬小麦/夏玉米作物水、肥利用的影响 [J].
江晓东 ;
李增嘉 ;
侯连涛 ;
王芸 ;
王雪 ;
颜红 .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07) :20-24
[4]   玉米-小麦一年两熟保护性耕作体系试验研究 [J].
刘立晶 ;
高焕文 ;
李洪文 .
农业工程学报, 2004, (03) :70-73
[5]   旱坡地麦田夏闲期耕作措施对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影响 [J].
王小彬 ;
蔡典雄 ;
金轲 ;
吴会军 ;
白占国 ;
张灿军 ;
姚宇卿 ;
吕军杰 ;
王育红 ;
杨波 ;
Roger Hartmann ;
Donald Gabriels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3, (09) :1044-1049
[6]   华北平原一年两熟保护性耕作体系试验研究 [J].
周兴祥 ;
高焕文 ;
刘晓峰 .
农业工程学报, 2001, (06) :81-84
[7]   旱地玉米、小麦免、少耕秸秆覆盖技术 [J].
刘杰,籍增顺,杨志民,赵金梅 .
山西农业科学, 1994, (03) :1-6
[8]   麦田秸秆覆盖的作用及其节水效应的初步研究 [J].
王栓庄 ;
徐树贞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89, (02) :7-15
[9]  
Tillage and residue management effects on soil properties and yields of rainfed maize and wheat in a subhumid subtropical climate[J] . B.S Ghuman,H.S Sur.Soil & Tillage Research . 2001 (1)
[10]  
Conservation tillage and macropore factors that affect water movement and the fate of chemicals[J] . M.J Shipitalo,W.A Dick,W.M Edwards.Soil & Tillage Research . 200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