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麦抗BYDV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3
作者
曹亚萍
机构
[1] 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临汾
关键词
小麦; 大麦黄矮病毒; 遗传; 育种; 抗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本文论证了小麦抗 BYDV育种的重要性 ,阐明了自 5 0年代发现 BYDV以后 ,科学家们首先将抗BYDV基因由小麦近缘种导入普通小麦 ,育成双二倍体 ,再作为中间材料培育成异附加系和异代换系 ,进而利用 Ph突变体、组织培养、分子原位杂交等途径 ,育成易位系材料 ,最终应用于抗病育种的过程 ;明确了不同偃麦草与不同小麦杂交 ,导入的抗 BYDV基因位点不同 ,从而扩大了抗源的多样性 ,同时也引起了遗传规律的差异 ;提出了现阶段抗病育种中存在的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11 / 11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抗黄矮病小麦品系粒重遗传特性研究 [J].
曹亚萍 ;
张明义 ;
范绍强 ;
宁东贤 ;
王全亮 ;
不详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4, (01) :38-40
[2]   源于L1的小麦抗黄矮病基因的特异PCR标记及辅助育种的研究 [J].
张增艳 ;
辛志勇 ;
陈孝 ;
王晓萍 ;
刘景芳 ;
杜丽璞 .
作物学报, 2002, (04) :486-491
[3]   小麦外源抗黄矮病基因的RFLP标记分析 [J].
张增艳 ;
辛志勇 ;
马有志 ;
陈孝 ;
林志珊 ;
徐琼芳 .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04) :47-50+117
[4]   抗黄矮病小麦种质的分子标记 [J].
马有志 ;
徐琼芳 ;
辛志勇 ;
陈孝 ;
徐惠君 ;
林志珊 ;
张增艳 ;
杜丽璞 ;
李连城 ;
富田因则 ;
中田升 ;
安室喜正 .
作物学报, 1999, (04) :433-436+531
[5]   抗黄矮病小麦育种研究进展 [J].
张增艳 ;
辛志勇 .
作物杂志, 1998, (04) :7-8
[6]   抗BYDV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系α-淀粉酶2同工酶的研究 [J].
陈孝 ;
辛志勇 ;
肖世和 ;
林志珊 ;
徐惠君 ;
杜丽璞 ;
钱幼婷 .
作物学报, 1998, (01) :16-20
[7]  
一个抗小麦黄矮病新种质的选育和鉴定[J]. 贾旭,聂道泰,胡适全,朱立煌,胡含,贾双娥,庄家骏,钱幼亭,周广和.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5(10)
[8]   应用生物技术向小麦导入黄矮病抗性的研究 [J].
辛志勇 ;
徐惠君 ;
陈孝 ;
林志珊 ;
周广和 ;
钱幼亭 ;
成卓敏 ;
P.J.Larkin ;
P.Banks ;
R.Appels ;
B.Clarke ;
R.I.S.Brettell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1, (01) :36-42
[9]   小麦抗黄矮病的基因及抗源 [J].
贾继增 .
麦类作物学报, 1990, (06) :12-13
[10]   小麦品种抗耐黄矮病性鉴定初步研究 [J].
张秦风 ;
朱象三 ;
金欣藻 ;
任芝英 ;
阮百娟 .
植物保护学报, 1989, (01) :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