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结构动态变化及其土地利用生态安全——以建三江垦区为例

被引:27
作者
林佳 [1 ]
宋戈 [1 ]
宋思铭 [2 ]
机构
[1]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景观结构; 土地利用; 生态安全; 景观稳定性; DPSIR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 [社会与环境];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景观结构动态变化及其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是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利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建三江垦区为研究区,利用遥感手段提取研究区1992年、2000年和2008年的景观类型信息,定量分析了研究区不同尺度的景观结构变化特征。阐明了景观结构变化下的研究区土地利用生态安全形成机制。定量计算研究区不同尺度的景观稳定性,并结合DPSIR模型构建研究区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等级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1992—2008年,研究区景观结构变化剧烈,景观基质类型由沼泽湿地转为水田,斑块形状复杂度和景观破碎度增加,斑块空间分布表现为"聚合—分散—聚合"的变化特征;土地利用行为对研究区景观结构产生破坏的同时也对其恢复起调控作用,进而形成景观结构变化下的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的不同状态,研究区景观结构稳定性可以反映其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水平;研究期内研究区景观整体稳定性呈"稳定—非稳定—稳定"的复合稳定性特征,土地利用生态安全呈"较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的等级变化特征;1992—2000年,旱田景观结构最稳定,2000—2008年,景观结构最稳定类型转变为建设用地,表明该类型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水平最高,2008年,沼泽湿地是最不稳定的景观类型,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水平最低。
引用
收藏
页码:5918 / 592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平顶山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其稳定性分析 [J].
楚纯洁 ;
安春华 .
水土保持研究, 2011, 18 (01) :224-227+235+275
[2]   北京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与驱动机制分析 [J].
宫兆宁 ;
张翼然 ;
宫辉力 ;
赵文吉 .
地理学报, 2011, 66 (01) :77-88
[3]  
基于DPSIR的吉林省白山市生态安全评价[J]. 张继权,伊坤朋,Hiroshi Tani,王秀峰,佟志军,刘兴朋.应用生态学报. 2011(01)
[4]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进展 [J].
刘洋 ;
蒙吉军 ;
朱利凯 .
生态学报, 2010, 30 (24) :6980-6989
[5]   湛江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与限制因素 [J].
周飞 ;
郭良珍 ;
陈士银 ;
吴雪彪 .
水土保持研究 , 2010, (05) :202-206+211
[6]   河南省生态环境安全指标体系测评的研究 [J].
蒋小平 .
生态经济, 2010, (07) :153-157
[7]   基于RS的祁连山东段山地景观稳定性分析 [J].
王旭丽 ;
刘学录 .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9, (05) :665-669
[8]   北京郊区生态安全动态评价与分析 [J].
万利 ;
陈佑启 ;
谭靖 ;
张洁瑕 .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 (02) :238-244
[9]   三江平原东北部湿地生态安全格局设计 [J].
刘吉平 ;
吕宪国 ;
杨青 ;
王海霞 .
生态学报, 2009, 29 (03) :1083-1090
[10]   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进展 [J].
谢花林 .
生态学报, 2008, 28 (12) :6305-6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