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1 条
西藏墨竹工卡县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勘查模型
被引:100
作者:
唐菊兴
[1
]
邓世林
[2
]
郑文宝
[2
]
应立娟
[1
]
汪雄武
[2
]
钟康惠
[2
]
秦志鹏
[2
]
丁枫
[2
]
黎枫佶
[3
]
唐晓倩
[2
]
钟裕峰
[2
]
彭慧娟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2] 成都理工大学
[3]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来源:
关键词:
地质学;
斑岩成矿系统;
矿床勘查模型;
找矿标志;
成矿地质条件;
甲玛;
西藏;
D O I:
10.16111/j.0258-7106.2011.02.002
中图分类号:
P618.41 [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西藏藏中有色金属开发基地的重要矿床。文章重点研究了该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找矿标志、地球化学勘查模型、地球物理勘查模型、矿体空间结构等。研究表明:赋矿地层为林布宗组(K1l)砂板岩、角岩和多底沟组(J3d)大理岩、灰岩,角岩控制了钼(铜)矿体的分布,角岩与大理岩之间的层间构造是矽卡岩型矿体的赋存部位。广泛发育的角岩构成良好的圈闭,使金矿岩浆热液在层间构造圈闭、岩性圈闭中成矿。矿区出露花岗斑岩、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花岗闪长玢岩、石英闪长玢岩、闪长玢岩等9种侵入岩,与成矿有关的为高钾钙碱性系列的花岗斑岩、二长花岗斑岩类,它们被动地充填于构造作用形成的虚脱空间中。甲玛-卡军果推覆构造系的牛马塘复式背斜控制了矽卡岩型矿体和斑岩型矿体的产出。1∶1万土壤地球化学勘查模型显示:异常浓集中心的元素组合为Cu-Mo-Au-Ag-Bi-Sn,其中,Mo、Bi、Sn等高温元素为内环异常元素,As、Sb、Hg、Pb、Zn、Co、Ni是外围异常元素。Co、Ni异常代表的是一种原岩为碳泥质砂板岩的异常;As、Sb、Hg异常代表的是角岩中广泛分布的弥散性黄铁绢云岩化,代表斑岩成矿系统外围的蚀变异常。Cu、Mo、Au、Ag、Sn、Bi元素在剖面上呈"M"型分布型式。1∶1万地球物理勘查模型为:高精度磁测异常、视电阻率异常在剖面上显示为"W"分布型式,视极化率异常表现为波浪起伏的特征。斑岩成矿系统矿化强烈的区域显示为低磁异常(ΔT值为0~200nT),接触带为中高磁异常(ΔT值为200~1500nT),环状的中高磁异常带构成了斑岩矿化体的接触带特征。角岩型矿体、矽卡岩型矿体和斑岩型矿体的分布区极化率在4%~10%之间,视电阻率在50~700Ωm之间。除了物化探异常标志外,巨大的火烧皮和热蚀变、浅地表密集岩脉是最重要的找矿标志。基于以上研究成果的系统钻探工程(约14.5万米钻探工作量)证实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一个典型的斑岩型矿床。从矿体的剖面结构看,从围岩→赋存于角岩中的钼(铜、金、银)矿体→矽卡岩型铜钼铅锌(金银)矿体→斑岩钼铜(金银)矿体,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构成一个完整的斑岩成矿系统,在斑岩中形成斑岩型钼(铜)矿石,角岩中形成细脉浸染状、网脉状钼铜矿石,矽卡岩中形成细脉-浸染状、块状铜钼、铅锌(铜)矿石。
引用
收藏
页码:179 / 196
页数:1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