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凹陷苏德尔特潜山储集性能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23
作者
康德江 [1 ]
庞雄奇 [1 ]
张云峰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大庆石油学院
关键词
苏德尔特潜山; 储集层; 裂缝; 通源断裂; 成岩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大量的钻井资料及岩心、薄片分析,探讨了贝尔凹陷苏德尔特潜山储集层的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认为,贝尔凹陷苏德尔特潜山砂岩体属低孔特低渗储集层,在成岩阶段后期的改造作用下,其储集条件明显变好,潜山中部地区的贝2井—贝尔镇一带属于Ⅱ类储集层,储集能力中等;其东、西两侧的地区属于Ⅲ类储集层,储集性能变差。储集能力格局的分布主要与断裂带的发育程度和后期的改造程度有关,与原生孔渗性联系较小;潜山储集层的有效储集空间类型以构造缝、胶结物内溶孔、粒间(溶)孔和裂缝内溶孔(洞)为主,储集能力主要受到岩性、构造运动和成岩作用的影响,其中脆性多缝和构造运动活跃的地区储集能力较好,而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破坏潜山储集性的重要因素。图8表2参14
引用
收藏
页码:188 / 19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海拉尔盆地现今地温场与油气的关系 [J].
崔军平 ;
任战利 ;
苏勇 ;
张盛 ;
刘丽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04) :445-450
[2]   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油气成藏模式及有利区预测 [J].
付广 ;
康德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02) :165-169
[3]   辽河坳陷潜山内幕多期裂缝油藏成藏模式 [J].
谢文彦 ;
孟卫工 ;
张占文 ;
李晓光 ;
陈振岩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6) :649-652
[4]   轮南古隆起控油理论及其潜山准层状油气藏勘探 [J].
韩剑发 ;
王招明 ;
潘文庆 ;
赵孟军 ;
顾乔元 ;
秦胜飞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4) :448-453
[5]   碳酸盐岩裂缝-孔隙型储集层综合预测方法研究——以川东大池干井构造带Tj储集层预测为例 [J].
蔡正旗 ;
张荣义 ;
郑超 ;
朱仕军 ;
秦启荣 ;
周基爽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5) :65-68
[6]   海拉尔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及成藏模式 [J].
张文宾 ;
陈守田 ;
周俊宏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4, (06) :8-10+108
[7]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储层成岩与储渗结构特征 [J].
田成 ;
李艳军 ;
曾卫东 ;
李春柏 ;
张海桥 .
地质科技情报, 2004, (04) :83-87
[8]   海拉尔盆地热演化史研究 [J].
陈守田 ;
刘招君 ;
于洪金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4, (01) :85-88+92
[9]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的油气运聚分析 [J].
王家亮 ;
张金川 ;
张杰 ;
李建民 ;
王运增 .
现代地质, 2003, (04) :459-465
[10]   断陷盆地群的含油气系统特征——以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为例 [J].
罗群 ;
庞雄奇 .
新疆石油地质, 2003, (01) :27-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