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调控对水稻根际土壤反硝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6
作者
陈志刚 [1 ,2 ]
刘龙梅 [1 ]
陈蕾 [1 ]
周晓红 [1 ]
机构
[1] 江苏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2] 江苏大学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水分; 水稻; 根际土壤; 反硝化;
D O I
10.13869/j.cnki.rswc.2015.05.025
中图分类号
S153 [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水稻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研究干湿交替、浅水层连续灌溉以及控水3种水分管理模式引起的水分变化对水稻根际土壤反硝化作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浅水层连续灌溉模式下的反硝化强度、反硝化速率、反硝化势的平均值为2.19mg/(kg·d),118.54mmol/(m2·d),28.42mol/(m2·d),而干湿交替模式以及控水模式下,反硝化强度平均值仅为连续灌溉模式的64.40%,52.34%,反硝化速率平均值为连续灌溉模式的69.02%,59.73%,反硝化势平均值为连续灌溉模式的77.39%,81.43%,即3种水分管理模式下,水稻根际土壤反硝化强度、反硝化势以及反硝化速率均表现为连续灌溉>干湿交替>控水模式。随着水稻的生长,3种水分管理模式下的水稻根际土壤反硝化强度、反硝化势以及反硝化速率均呈现递减趋势,表现为分蘖期>孕穗期>成熟期;相关分析表明,根际土壤反硝化强度、反硝化势及反硝化速率与系统中NO-3浓度有显著相关性,由此可见,3种水分模式下,水分及其植物生长导致底物NO-3浓度的差异是影响水稻根系土壤反硝化作用过程的因子。
引用
收藏
页码:133 / 137+145 +14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水稻根际土壤反硝化酶活性对水分调控的响应附视频 [J].
陈志刚 ;
陈蕾 ;
陈瀚翔 ;
周晓红 ;
刘龙梅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4, (05) :21-25
[2]   城市内河沉积物中反硝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J].
朱先征 ;
何岩 ;
黄民生 ;
张一璠 ;
余定坤 ;
高尚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2, (06) :64-70
[3]   不同灌溉方式对设施番茄土壤剖面硝态氮分布及灌溉水分效率的影响 [J].
聂斌 ;
李文刚 ;
江丽华 ;
郑福丽 ;
林海涛 ;
宋效宗 ;
赵长星 .
水土保持研究, 2012, 19 (03) :102-107
[4]   反硝化微生物在污水脱氮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J].
肖晶晶 ;
郭萍 ;
霍炜洁 ;
于江 ;
朱昌雄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9, 32 (12) :97-102
[5]   长期施肥制度对稻田土壤反硝化细菌群落活性和结构的影响 [J].
陈哲 ;
袁红朝 ;
吴金水 ;
魏文学 .
生态学报, 2009, 29 (11) :5923-5929
[6]   前期不同水分状况对土壤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J].
王连峰 ;
蔡祖聪 .
土壤学报, 2009, 46 (05) :802-808
[7]   辽河口海域N2O分布特征和海气通量研究 [J].
关道明 ;
赵化德 ;
姚子伟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9, 31 (01) :85-90
[8]   河口区域反硝化作用研究进展 [J].
赵化德 ;
姚子伟 ;
关道明 .
海洋环境科学, 2007, (03) :296-300
[9]   不同水分模式分次施氮对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的影响 [J].
马维娜 ;
杨京平 ;
汪华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7, (02) :184-189
[10]   三江平原典型小叶章湿地土壤硝化-反硝化作用与氧化亚氮排放 [J].
孙志高 ;
刘景双 ;
杨继松 ;
李新华 ;
周旺明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01) :185-192